《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1500字
如何学习,才能解决“学而不会”的问题?
我们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看了很多的书,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把这样的问题归结为“学而不会”的问题。
而《精进》就是一本讲如何去学习的书,它讲的就是学习的方法论。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解决“学而不会”的问题。
今天就这个话题,我来阐述一下我对于学习的几个浅显看法。
1.要学会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一个人获取知识的途径包括三个层面,即信息—>知识—>技能。也就是说,要从信息当中提取到知识,再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只有转化为技能的知识才是有用的,而那些没有被转化为技能的知识,就是静态的知识,也是暂时来说没用的知识。如同前面的年轻人,他掌握的知识未必就少,说不定还很多,可惜这些知识都没能转化为技能展示出来。那么,怎样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呢?关键就是要去应用你的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经常被应用的知识,就越容易被再次用到,而从来没有用过的知识,下次被用的机会就更小,所以,一定要学会去使用你的知识。就拿读书为例,你今天读了一本觉得很有趣的书,那就把这本书的内容和你觉得有趣的地方复述、讲解或分析给你的朋友和家人;又或者,你为这本书写一本书评,阐述你对书中内容的掌握和解读。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你都会应用到你在书中所学到的内容,这个过程就是你去应用你的知识的过程。所以,大胆地使用你的所学知识吧,就像练武术一样,当你把全部套路都演练得非常娴熟,那么在紧急时刻就会瞬间出手,游刃有余。不是一样的道理吗?
2.便签读书法
便签读书法是我在某次读书分享会上知道的,据说来自于赵周老师的拆书读书法,我觉得这个读书法很有实用价值。便签读书法的根本是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即阅读—>理解—>思考。也就是说,通过阅读获取到信息和知识,再把这些知识结合自己经验化为己有,然后再去思考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例如,在读书时,遇到某一个心动片段,停下来,划出来。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知识,达到理解知识本身是什么的程度。然后写和这个知识有关的自己的经验,通过反思自己的相关经验,让这个知识真的和自己有关,再写下针对这个知识,自己可以如何进行的下一步行动。
便签读书法,对于写书评也是大有裨益。你不可能短短几千字,就把一本书的全部精髓讲清楚,那么就可以选取几个主要片段,用便签读书法,去延展解读。所以,采用便签读书法去读一本书,高效的读者可以写出多篇书评。
3.带着问题去读书,围绕问题深入解读
读书涉及到一个深度和维度的问题,维度就是涉猎的方面和范围,深度就是钻研的持续和程度。博览群书固然不错,但若想要在某方面有深刻研究和深入见解,就需要注重读书的深度。也就是说,我们要带着问题去选书、读书,围绕着这个问题的解答去构建知识体系。 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曾有一句话说,我注六经,不如六经注我。这里所谓的六经是指六本儒家的经典,泛指各种各类的书籍。我注六经,指的是由读到的书中内容去引发联想,解答疑惑,获取知识。而六经注我,指的是带着疑问去读书,并围绕疑问去搜集和整理书中知识,把这些知识萃取出来,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和体系。
这种读书方法适用于各类专业人员的培养,譬如大学里的各种专业学科设置,但也同样适用于普通人获取知识。
以上就是我对学习的一些浅显见解,希望能对看到此文的你有些许帮助。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信息铺天盖地向我们涌来,我们要善于从信息中提取知识并加以利用,这是提高我们自身素养和知识水平的最好办法。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_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