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读后感800字
中原大战即将全面爆发,西北被压制在危险线之下。岳飞就在这种局面中开始了他的第四次北伐。
这时,岳家军的总兵力在十万左右,全军分为十二军,共有二十二名统制、五名统领、二百五十二名将官。其中正将、副将、准备将各八十四名。
王贵任中军统制,张宪为前军统制,分别为岳飞的左右手。岳飞不在军中时,他们可以总揽军务。徐庆、牛皋、董先是主战力量,经常独当一面。
岳家军几乎全军出击,在韩世忠、张俊两部还在集结待命时,已经兵分两路,分别从信阳、光州两个方向进入战区。这时,临安的传旨人追上了部队。这次的传旨人是三大将各自的幕僚,分管岳家军的李若虚。
他带来的圣旨激越昂扬,充满了对金国的仇恨以及求战欲望,甚至对战术本身提出了要求。赵构希望岳飞能在夏季完成进攻,别让女真人等到秋高气爽之时。
这真的很能提升士气。
不过李若虚私下里找到岳飞,说皇上还有另一份口谕,口谕很短,只有九个字——“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
这意思非常明确,是告诫岳飞别动辄就去前线搞事,找个机会撤回来是正经事。并且要体谅一下皇帝,之所以用了口谕,就是要保密。要以你自己的名义撤退,别让本皇帝丢脸!
岳飞沉默了,他该怎么办?无论他多么想收复失地,杀尽仇寇,可他从骨子里是无条件服从朝廷任何命令的标准士兵,那么这时他是该进兵呢,还是该后退呢?
此情此事,是多么错乱,岳飞在为家为国为赵氏征战,赵氏却在自缚手脚,阻止岳飞的努力。并且是用隐晦的见不得光的小伎俩来暗示。
很幽默,又冷又黑色。
李若虚看不下去了,他解脱了岳飞。他说:“我是传旨人,这个责任我来担当。你只管按正式的圣旨出征,至于别的,你根本就不知道。”
功勋卓著、光耀后世、激励中华民族近一千年的岳飞第四次北伐,就是这样才得以出兵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