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汪曾祺家属认可,汪粉公认最好的汪曾祺作品精选集!“一句话勾勒中国记忆,一支笔写出人心复杂”。20世纪文坛大师汪曾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莫言、白岩松、贾平凹、柴静、龙应台推崇之作!编校者耗费十年心血,汪氏文章精髓全面呈现。重新编订版,在汪曾祺先生自编文集基础上修订,注重系统性及其自身的版本价值,保留了文集本身的系统性、趣味性。套装收录小说集:《菰蒲深处》《矮纸集》《晚饭花集》《邂逅集》;散文集:《塔上随笔》《蒲桥集》《逝水》《晚翠文谈》《旅食集》《独坐小品》。汪曾祺和沈从文一样,是那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在自己独创的形式中达到艺术完美的惟一大师级中国小说家,其成就不亚于被国人津津乐道的博尔赫斯。他对白话文的贡献是独一无二的,文字干净而传神。他的小说作品“肯定是中国现代小说中足以傲世的极少数重大收获之一”。
「汪曾祺经典作品集(共10册)」读后感 心得体会
人活于世,总是难免被俗事所累。有太多的压力,无处排解,或也有太多的心事,无人言说。若说是日日疲于奔命,倒也有夸张成分,但日子里的快节奏,有时候确是让人忘记了好好地去看看路边的某一枝晚开的菊朵,忘记了傍晚时还有最美的云霞。人太习惯于去生活中寻找一些虚无的乐趣,却忘记了生活本身的趣味之处。也一直心觉,与其去仰望生活,不如去体会生活,如果可以,也希望自己便是生活本身。
而要体会生活中的美与趣处,有时候也是需要一定的能力的。如果是放在人与人之间去讲,那么它就是共情力。以前也曾觉得,共情能力比较强的人,大约外在表现是更能活跃气氛,给人热情与活力,或者贴心、仗义,在年纪渐长后,反而觉得,讲究礼仪,温柔且有原则的人,再深接触后,才更加地在乎周围的人的感受,也更加有趣。所以,也格外喜欢那些在描述中满布着画面感的文字,也更加想要探寻能够表达出这样文字的人,在生活中的有趣之处。
但也曾想过一个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才是一个人的“生活”。从前大约是工作狂,给自己制订了许多目标,生活中的脉络大约就是两点一线的状态,其实少了很多“生活”的部分。读书时也曾误认为过,人的目标若是达成了,心情该是无限喜悦的吧。但事实其实是非常相反的,人给自己制定的目标,一旦达成,就像是短暂的失去了某个灯塔,更多的心情是一种漫无边际的失落。定的目标越高,虚空感会越强烈。然后就会不自觉地再去选择树立一个又一个更大的目标,去享受那个努力达成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里,就会失去更多的生活。其实无论在追寻什么,离开生活都是一件危险的事。怎样去平衡生活与工作,去体会生活本身带来的妙处,大概也是一门功课。
但无论怎样,人的一生中,会遇见太多的惊喜和意外,回头看时,也都是最宝贵的礼物。有过经历,才能拥有反思,才能够更好地去理解生活,去审视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一切,包括精神层面。当然,这些感慨可能也与书的内容本身,有些不相关了。想来与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大概是有奇缘。大学便阅读了两本先生的散文集。近来,朋友又送了一本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给我,便又开始重读。如果说,之前阅读时,思考的更多的是关于书籍本身,那么这一次阅读后大约更多的是反思自己。
但无论怎样,相信生活是有趣的,让生活变得无趣的,往往是人本身。愿日子可简单点,再简单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汪曾祺经典作品集(共10册)」读后感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