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精装珍藏版)》读后感700字
读本书以前,我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柳比歇夫,与门捷列夫,或者托尔斯泰比,我更能说出后者一些故事。我不知并不代表柳比歇夫平庸,只是证实我我的平庸罢了。
柳比歇夫从1916年(26岁)开始实施他的“时间统计法”,一直到1972年去(82岁)世,56年从来没有间断过,无论是战争、丧子、还是疾病。用简单的日期+事件+耗时(例如:2017年7月4日~读《奇特的一生》~3小时40分钟)记录并计划着他一生的每一天。看似枯燥的记录法让柳比歇夫像一台非常精密的机器一样产生思想、理论和批评,永无休止的追求自己科学追求。
柳比歇夫非常博学,乃至于世人分不清他是哲学家、数学家、批判学家、农业学家还是昆虫学家,其实他都是。如果一个科学家只是一个科学家的话他就不会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柳比歇夫就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所以他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柳比歇夫博学到是我不曾想象的,柳比歇夫一生完成的科研是我三五世也不敢奢望的,他完成如此的成就,让我感觉很疑惑。
他的意志来自何处?他从哪儿汲取力量在一条孤独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他身上那种在风雨飘摇之中屹立不动的精神是怎么形成的?
即使读完这本书,也不得其精髓一二,或许是时间统计法的功劳,可没有远大目标的人时间统计法又怎么能有效呢?或许他是百年不遇的奇才,可他又很普通,会犯错、会被诱惑。或许等我真正了解时间含义的时候才能悟透一点吧。
本书荐指数5颗星,很值得读,但我却说不出为什么推荐,又能得到什么,只有读过、思考过、实践过才有发言权吧。
对于柳比歇夫,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存在的开端。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奇特的一生(精装珍藏版)》读后感_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