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的救济》读后感900字
这书说的是。爱就是你若弃我,我就杀你。
婚姻是一个承诺,不是被爱情冲昏头脑。遵守承诺是一种信仰,有意识的成年人应该维护自己的信仰高于生命高于婚姻,如果觉得和这个人结错了应该付出代价,不能一走了之,不然的话就会被女主角杀掉。
如果这么正的三观得以流行,离婚率将大幅度降到0.1%。
聪明你的已经看出来了,这个没有波澜的故事,异常荒谬。
在女主的世界“爱”是理性后的产物,正常人哪能用毒药当嫁妆,最多是打情骂俏的玩笑话,“不爱我的话就杀了你”。但她付出了实践。
想起一个电影《荒蛮故事》,里面每一个人都荒谬至极,到底是我们的世界就是这么荒谬,才显得它这么合理存在。合理的是,出轨的男人仿佛都应该受到惩罚。荒谬的是,仇恨只能用死亡来结束。
里面的每个人都睚眦必报,在马路上卡车别你的轿车,最多只让你成为一个路怒党。但荒谬的故事是这样的,你别我,我就挡住你下来骂你,你骂我我就撞死,你没撞死我,我就去揍你,最后漏油爆炸成为两具缠绕的干尸。
人们解读为,他们一定是曾相爱的人。
东野圭吾特地将男主塑造成道德沦丧的人物,“女人只是生殖的工具,婚姻是繁殖的契约”。
但女主并不因此反衬成为“圣女”。东野圭吾里几乎所有的女性都是淡漠,自私,阴暗,一边倒的恶。即使海内熏这样的正义女警也没有多少可爱之处。女主也不像武侠小说李莫愁这种因爱生恨,而是一开始就是恨,如果你爱我,我将继续爱你。所以东野圭吾只能通过更可恶的男人烘托他笔下那些恶魔女人之美之圣。
但圣女的救济到底在救济谁。基于弗洛伊德的理论。文明是对本能的压抑。压抑了悲伤,仇恨,疯狂,同时也压抑了欢笑,快乐,善良。一个人受到的挫折越多攻击性越强,越对别人的痛苦视而不见。千辛万苦得复仇,内心却并没有获得救赎。痛苦只是痛苦,黑暗只有黑暗,没有消除的手段。她在救济自己,最后要问的是:我是谁。
就像白夜行奢望的,我的天空没有太阳,有一种东西代替了光。
女主奢望的光是她的丈夫带给他的明亮,然而黑洞这种东西是连光都会吞灭的。
东野圭吾最后还是写崩了,
雪人站在窗外获得了光,屋外冰天雪地,才能感受到屋内的温暖。
而雪人这种东西如果它真的获得光,就会灭亡。
ps。作为一本悬疑小说,这本小说的犯罪套路太牵强。so。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圣女的救济》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