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读后感 心得体会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小说描写地主卡拉马佐夫一家父子、兄弟间因金钱引起的冲突后酿成的悲剧。作品借助对人物心理鞭辟入里的分析刻画,揭示了当时俄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尖锐矛盾。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读后感 心得体会

在《罪与罚》中已见识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物心理和思想描写的强大功力,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更甚。究其原因,并非作者的写作技巧或语言文字多么巧妙,毕竟作品中时不时蹦出来的叙述者“我”有点让人“跳戏”且觉累赘,此外,陀氏语言的贫乏是一直为俄罗斯文学批评界所诟病的(在此我自己没法作过多评价,因为作家的俄语原著中只完整读过《穷人》),作者思想的高度和深刻性才是这部作品让人读得入迷的根本原因。作者借着小说人物给出了自己关于解决现世问题的方法,那是陀氏的《宗教大法官》,是他的宗教精神。一位俄罗斯教师曾对我们说,他们最怕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一是因为语言枯燥,二是因为思想太深刻,因而不敢读。不知道作为东正教信仰者的俄罗斯人读这样的作品有何想法和思考。无关无神与有神,人类最重要的东西还是爱与善良,刚好想起《小王子》中的一句话 — 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关于小说人物:在上集中出现的人物与读者的距离是不同甚至随时在移动的。与我们心灵最近的应该是阿廖沙,作为读者,我们知道他的一切,他的外在形象、他每时每刻的想法。佐西马长老、二哥伊万、大哥德米特里、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梅尔佳科夫则与我们稍远些。佐西马长老作为阿廖沙的引路人,一开始是极为神秘的,直到他去世,这个人物的过往、他的一些宗教思想才逐渐移动到读者面前,变得清晰。二哥伊万的形象和思想则在他的《宗教大法官》中得以显露一部分,还有德米特里,他们将在后半部分展现更真实的样子,非常期待。不同的人物与读者距离远近不同,而且并非静止不动,倒像错落有致、明暗有别的一片树林,随着光线、温度的变化而让人产生不一样的幻觉。再提一句老卡拉马佐夫,这位老丑角真的让人想起作天作地的苏大强,皮得很!关于译本:这本是耿济之的译本,之前读了臧仲伦的译本,没有细细做过译本的对比分析,单从阅读感受来说,我更喜欢臧老师的版本,他的语言非常有意思,还经常有一些我未曾见过或者不会运用的成语俗语,简练却又传神;此外,还有一些归化性比较强的用语,比如“京派”(不太记得清其他的了),让人有一探原文究竟是如何表达的欲望。耿老师的译本则比较朴实了,可能反而更接近陀氏的风格也未可知……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读后感 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