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读后感1300字
一本被名字耽误的好书,以为是鸡汤类型,但更像是一位政治人物的自传。写了阿富汗历史上一段动荡的岁月,一个民族挣脱封建的束缚,一位政治家为妇女,儿童争取平等与权益。一位母亲对孩子价值观的塑造与引导。读的时候会忍不住感到压抑,愤怒,以及内心的撼动。
重新认识了阿富汗文化与其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伊斯兰教的信仰,穆斯林妇女,极端宗教主义者的疯狂。也学会了,作为一名女性,应该如何去承受并分解苦难。
阿富汗区位优势明显,占领阿富汗有利于控制中东的局面,同时可以拥有丰富石油,金矿,铜,翡翠资源。这是它的幸运,也是它的悲哀。
在本书我们可以发现1975年初的阿富汗是个残酷的男权社会,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权力,入不了大雅之堂。还可能遭受丈夫的毒打,扭曲的意识形态居然理解为这毒打是出于我对你的期望和爱。这是没有法律意识,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只是盲目的顺从与爱。作者说正是这样的文化阴谋,将这些女人束缚在沉默和默许中。
受教育的程度是拉开人与人距离的关键,新一代的阿富汗女性有了的认识和价值观,不再是为男人而活,为家庭而活,而是为自己而活。庆幸法齐娅和哈米德的结合,他是一位温文尔雅并支持她工作与想法的男人,但舒拉出生时他眼角的冷漠,重男轻女的意识仍然是让人失望的。爱很重要,但责任,尊重,宗教信仰和纪律相较于爱情更为重要。
法齐娅的经历与与生俱来的领导力我是佩服的,经过暴乱区冒着枪林弹雨绕过核人的尸骨去学习,在一场塔利班式婚礼后3次失去他的丈夫,被迫背井离乡,以及后来投身于政治的专注。
•人性的“恶” (塔利班统治下的黑暗时期)
在抵抗共同的敌人苏联时,游击队与群众齐心,无外患也必有内乱。各党派为了夺取政权自相残杀,内战的混乱也让这些极端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原以为只是一帮宗教学生发起政治运动,实际上是一帮残忍的异教徒,带领人类重回中世纪。他们抢夺财富,玷污妇女与儿童,大量毁坏阿富汗历史文物(包括炸毁巴米扬大佛),关闭学校,禁止民众听音乐看电影当录像带,甚至女孩穿了白色的蒙面长袍也会遭受毒打,任何不经审判的定义你死刑。反抗是错,就连呼吸也是错。这不是以真主的名义统治国家,而是以个人的私欲和暴政残害社会。联合国当然可以持冷漠状态坐视不管,当恐怖分子开始袭击纽约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不说消灭,这一势力不被打压,就会助长。威胁的就不再是一个国家,而是整个人类。
•人性的“善”
真正的教义是互爱互助,你今天拒绝了别人,日后很可能需要别人的帮助。法齐娅有一次乘出租车时,司机拼命往车上多装一具尸体,他说伊斯兰教里人去世要越早埋葬越好,他完全无暇顾虑自己所处的危险状态,严肃的做这件事,作者形容他仿佛在装一袋袋大米。还有法齐娅和家人逃难时,自己的凉鞋给了别人,踩着高跟鞋在战火里飞奔。以及为哈米德担保的六个男邻居,拿财产与信命担保,却在哈米德有机会逃跑的时候劝他离开。还有送来葡萄干的老太太等等...他们处于水深火热的战乱中确教会了我们宽松与慈爱。
眼睛睁不开了,不知道在写什么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