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娱乐至死》读后感_1000字

《娱乐至死》读后感1000字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这本书第一次看的很早,大概是高中,匆匆读完开头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就没有再继续。

也是因为这本书我第一次知道了<<美丽新世界>>,再往后因为<<1984>>的原因我把一系列反乌托邦的小说都看了。当时刚看完感觉脑子嗡的一声掉入了冰窖里,赶紧打电话给几个自己关系最要好的同学,强推他们一定要看。

书的叙述部分其实和我们关系不大,但是得出的结论却是发人深省的。如果从我们走过的历史看,我们似乎正从<<1984>>走向<<美丽的新世界>>。而这种对娱乐的疯狂热忱似乎正是源自我们不知道该信仰什么?

前几天连着读了好多本关于“瘾”的书,感触颇深。事实上出于天性使然我对好多东西都曾经上瘾过。这之中包括酒、游戏和没完没了的闲聊。

对我个人来说,这种成瘾大体来自于一艘一路顺风而下的小舟在满怀信心奔流入海之际却第一次在河道的拐弯处被风浪和地形教训了好几个来回,垂头丧气之下对生命充满了钝感和无力,漩涡里摇摆和沉浮成了焦虑和孤独最好的避难处。

呐喊消逝在风波和水流之际,好在我还沉迷着阅读与思考。无论是沉迷什么,我总是很喜欢和人交谈。早些年在社会和人文学科领域苦读养成的思维和观察习惯让我总会不自然的把自己的和他人的沉迷作为信息录入到我模糊存在的系统中。

记得有段做电台瞎扯的时光里,我把所有的聊天和交谈都记在日记里,形成一点点自己的社会学观察,这种自发性思想记录是受益于费孝通先生和周其仁老师的,我很庆幸自己当年没有功利的去学习他们的知与行。

再往后,空闲时间里没日没夜的玩游戏,玩游戏时和各种各样的人闲聊。那一刻似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沉迷者身上体现了,在现实中拼搏的人总是抱怨时间不够,在虚拟中沉沦的人总是感叹时间太多。

一切寄托在“虚拟”和“感官的愉悦”中,生命越发像是水流,匆匆而过,没有一丝存在过的痕迹。

慢慢的我发觉自己开始厌恶这种“虚无感”,至少我知道“我思故我在”(其实是另类的解释)。于是我拼命的阅读、工作、思考、做回朋友间的领头羊。

我不害怕“娱乐至死”,但我不想“娱乐至死”,我无法从生命的意义这个角度去解构这个命题,因为我生命的厚度还远远不够。但至少我清楚那种活法不适合我个人的气质和禀性。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思想的积淀就像是时间的刻度,沉浸在历史中越发觉得自己好像是沧海一粟。

才华、事功者无计,还是应该做回那个温暖的人。

是为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娱乐至死》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