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米开朗基罗》读后感1400字
读《蒋勋-破解米开朗基罗》
原创: 三个石头
“我在大理石中看到了被禁锢的天使,只有一直雕刻,才能将他释放。”——米开朗基罗
1
引子
文艺复兴三杰
意大利有两个历史的骄傲:一个是古罗马的鼎盛,历经数千年的辉煌历史,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上幅员辽阔的最强帝国;一个是文艺复兴的辉煌,它直接启发并推动了全球现代文明的兴起。
在古罗马那个时代,开放包容,质朴刚毅,折射出背后文明的迷人魅力。
文艺复兴那个时代,百花齐放,英才辈出,焕发了人文主义重生的光辉。
说到文艺复兴,就不得不说“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漫步在罗马或佛罗伦萨的街头,常常会不经意就与三杰的作品撞个满怀。
石头哥曾在卢浮宫《蒙娜丽莎》的画像前驻足良久,从那神秘的微笑中,一窥达芬奇无与伦比的才华。
也曾在普拉多博物馆一瞥令人惊艳的《红衣主教》,从画中主人公那优雅自然的眼神中,感受拉斐尔笔下的古典主义之美。还有幸站在罗马万神殿的透光穹顶下,注视着圆顶中央的光洒在拉斐尔的墓前,聆听后世人们对神祗低沉的祷告。
还曾在圣彼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大教堂两座同名为《哀悼基督》的雕塑,从圣母凝望怀中死去基督的宁静神态中,领悟米开朗基罗那鬼斧神工的刀下所刻画的生死并非两隔的悲悯,以及崇高而圣洁的庄严。
2记住美,忘了我
《蒋勋-破解米开朗基罗》
而今天这本书,就是美学大师蒋勋以时间轴为主线,对米开朗基罗从1475年出生到89岁去世这一生所创造的主要绘画、雕塑、建筑大约30个作品所做的全面介绍。解读作品的内涵之余,还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甚至略带一点调皮的艺术天才的形象,让我们在惊叹于米开朗基罗惊为天人的艺术技巧之余,也会莞尔一笑。
喜欢蒋勋的美学素养。
也喜欢他描述美的独特方式,他常常善于运用通感那样的高级比喻,让你对难以理解、难以名状的艺术之美,瞬间有了感性的认知。
更喜欢他那句“记住美,忘了我”,唯有心存敬畏之人,才能说出这样谦卑的话语。
最让我惊骇的,是《末日审判》中殉道者圣巴塞洛缪手里提着人皮,右手拿着刀,凝视着基督。这张人皮有五官、有手,观者都能辨认出,这张人皮就是米开朗基罗自己的容貌。
见过委拉士开兹把自己巧妙地画成《宫娥》中的画师,却从没想到过米开朗基罗把自己画在作品中,竟然是如此惨伤痛苦的自己,仅是一张剥成空荡荡的皮肉,悬在天堂与地域之间。也许在米开朗基罗心中,哪里需要什么救赎,上帝安排我来到世上做一个天才,末日审判时,只剩一副皮囊又如何?
这是何等惊人的审判,他在画上的签名不是虚浮的荣耀和虚荣,而是一种令人窒息的苦闷与沉默。——蒋勋
9佛罗伦萨之美
文艺复兴,最绕不开的就是佛罗伦萨。米开朗基罗生于斯长于斯,甚至还做过佛罗伦萨的城防司令官。达芬奇也与佛罗伦萨有不解之缘。
佛罗伦萨的阿诺河 photo by 三个石头
夜色下的阿诺河(Fiume Arno)在佛罗伦萨的南侧缓缓流淌,河面在月光下泛着蓝色的波光,水波哗哗,像一位诗人在低声吟唱,诉说着这座古城千年的神奇。
夜色中的百花大教堂 photo by 三个石头
在傍晚时分,我徒步走上河对面的山顶米开朗基罗广场,眺望夜色中的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Firenze),意大利语是“百花之城”。真喜欢徐志摩将它翻译作“翡冷翠”,这样的名字赋予这个文艺复兴的发祥地,简直太有诗意!
三个石头 2019.7.6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破解米开朗基罗》读后感_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