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必然》读后感_2900字

《必然》读后感2900字

12种必然:科技本身是一个物种

有读必写--------NO.46

科技本身是一个物种,和微生物、植物、动物一样。我们人类,只是喂养它长大的仆役而已。而和植物动物不同,他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容易被改造,这是必然的书中的核心观点。

无论脚部多么匆忙,我们总是回头看看,不管看到什么?总是有对未来的憧憬,这是一份好奇心,未来以来。科技的时钟在每个人脑海里,通过手机去感触。在这技术大爆发的当下,这份对未来的憧憬也显的如此必然。

一本来自逻辑思维,罗胖子推荐的书籍,白红之间透过的黑色字体,必然两字大大的映入眼帘,好奇心来了,与他牵手去翻开了第一页,科技感的味道,来自未来,来自一份憧憬和向往。

2016年逻辑思维的知识付费,在得到购买了这本书,当时是罗先生把每一本书推荐的津津有味,不得不说罗先生是很会讲故事的人。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感觉不是很大,特意把时间安排出来,用了2天的时间阅读,还是特别厚的一本书,沉甸甸的。

当然没有未来简史看的这么热血,不过还是给很多启示。这12个维度描述了未来科技时代必然发生的事情,我们处于当下个时代,看到书的时候自然的可以想到,未来确实这样的事情会发生,而且很有可能发生。

▁▁▁▁▁▁▁▁▁▁▁▁▁▁▁▁▁▁▁▁▁▁▁▁▁▁▁▁▁▁▁▁▁▁▁▁

作者凯文·凯利,代表作品《失控》、《技术想要什么》、《必然》,在接下来的30年里,他用自己的方式热烈拥抱着这个飞速发展、眼花缭乱、日益技术化的世界,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和智慧,在思想光辉的尽头、在人迹罕至的边疆,发掘着暗藏在强大技术力量背后的生命之音。

必然是他最近的一本书,之前的书籍《失控》、《科技想要什么》预测了未来20-30会发生的事情,目前我们在使用的多数技术已经一一实现,可谓是科技行业的耀眼的预测家。

▁▁▁▁▁▁▁▁▁▁▁▁▁▁▁▁▁▁▁▁▁▁▁▁▁▁▁▁▁▁▁▁▁▁▁▁

失控》讲了些什么?

《失控》第一章即开篇明义:人造与天生的联姻正是本书的主题。KK指出,人造物与自然生命之间有两种趋势正在发生:

1. 人造物表现得越来越像生命体;

2. 生命变得越来越工程化。

《技术想要什么》一书中,凯文凯利还对技术会对全球人口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作了5种有趣的、场景式的、预言性的描述。概括地讲有以下五个场景:

场景一:技术的发展,使家庭养育孩子更容易。地球的人口持续增长。

场景二:人口下降了,但是依靠人工智能,地球还是一片繁荣,但是繁荣的场景会与情形非常不同。

场景三:人口虽然没增长,但依靠技术,人活动更长、更健康、更有创造性、更有生产力。

场景四:上述假设都不对,繁荣也许和人口的多寡没有什么关系。人虽然愈来愈少,但生活质量愈来愈高,但是那时候的情形和2010年的世界比较起来,更像个外星世界,会有许多诡异的事情发生。

场景五:世界人口在极度繁荣和萧条之间来回振荡。

▁▁▁▁▁▁▁▁▁▁▁▁▁▁▁▁▁▁▁▁▁▁▁▁▁▁▁▁▁▁▁▁▁▁▁▁

十二个词

  • 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
  • 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开始

这十二个持续动作中,每一个都是一种正在发生的趋势。所有迹象表明,这些趋势将持续至少三十年。我把这些元趋势称为“必然”,因为它们植根于科技的本质,而非社会的本质。这些动词的特性来源于所有新科技所共有的偏好。这些有机的动词代表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呈现在我们文化中的一系列元变化。这些元变化已经在当今世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描画。

因特网的形态——由网络组成的遍布全球的网络——是一种必然,但我们所采用的因特网的具体实现就不是必然。因特网可能是商业化的,而不是非营利的;它可能是国家的,而不是国际的;它也可能是私密的,而非公开的。

这无情的变迁之上是现代的分崩离析。我见证过无数科技力量的爆发,并从中归纳出了十二个动词。更准确地说,它们不仅仅是动词,还是一种“现在分词”,用来表达“持续动作”的一种语法形式。而这些力量正是处在加速中的动作。

▁▁▁▁▁▁▁▁▁▁▁▁▁▁▁▁▁▁▁▁▁▁▁▁▁▁▁▁▁▁▁▁▁▁▁▁

接下来创业者的商业计划书可就好写了,“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预测接下来 10000家创业公司的商业计划:挑选一个领域并加入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有无数种类型。

  • 一些新的心智包括:
  • 一种心智与人类的心智相像,只是反应更快。
  • 一种心智主要基于大容量存贮和记忆,有些愚钝但是信息面广博。
  • 一种全球化超级心智,由数百万做着单调工作的智能体组成。
  • 一种蜂巢型心智,由许多十分聪明的心智组成,但是自己却意识不到。
  • 一种心智被专门训练用来加强指定的人类个体,但是对其他人完全无效。
  • 一种心智能够设想但不能制造比自身更强大的心智。
  • 一种心智能够制造比自身更强大的心智,由于自我意识不足,无法设想自己制造的心智。
  • 一种心智能够制造比自身更强大的心智。
  • 一种心智能够创造比自身更强大的心智,而被创造出的心智能继续这么做。
  • 一种心智拥有自身源代码的访问通道,因此可以修改自己的进程。
  • 一种心智逻辑能力超强并且没有情感。
  • 一种心智能解决普遍问题,但没有自我意识。
  • 一种心智具有自我意识,但不能解决普遍问题。
  • 一种心智成长期很长,并且在它成熟前需要一个保护者。
  • 一种很缓慢的心智,覆盖了很长的物理距离因而在快速的心智看来,它是“隐形的”。
  • 一种心智能够多次克隆自己。
  • 一种心智能够克隆自己,并且与克隆体组成一个整体。
  • 一种心智能从一个平台迁移到另一个平台从而保持永生。
  • 一种快速、动态的心智,能够改变自己的认知进程。
  • 一种心智专门提出设想并做预测。
  • 一种心智从不抹去或忘记任何事情,包括错误或虚假的信息。
  • 一种半机器半动物的共生心智。
  • 一种半人半机器的赛博格心智。
  • 一种使用量子计算的心智,我们无法理解它的逻辑。

这些心智是书中的原文,我看到这里时候,对人工智能的看打有颠覆了,这不是一个大脑的零部件功能吗?而我们的大脑才是真的智能。

▁▁▁▁▁▁▁▁▁▁▁▁▁▁▁▁▁▁▁▁▁▁▁▁▁▁▁▁▁▁▁▁▁▁▁▁

最大的复印机

它将我们使用它时所产生的一切行为、一切特征、一切想法拷贝成了复制品。如果一样东西可以复制,那么当它接触到互联网之后,就必然会被复制。软件、音乐、 电影和游戏都是赚钱并且易于复制的产品。新的财富因此建立在一台巨大的复制机器之上。

复制品必然流动。实体产品也被当作流动服务来出售——马路上停泊的汽车,变成了由优步、滴滴、快的按需提供的私人交通服务。

日用百货可以定期送货上门,不会间断。手机每隔几个月就变得更好,因为新操作系统可以持续地更新。永无止境的改进,汇聚成了一条条河流。

更多的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以及提问开始形成,我们正站在开始的时刻,已经开始,也仅仅是开始。

这类书不是我擅长的阅读书籍,有些内容还是没有知识背景,有些地方没有办法理解的更透彻。

◆淡定的书旨◆

▁▁▁▁▁▁▁▁▁▁▁▁▁▁▁▁▁▁▁▁▁▁▁▁▁▁▁▁▁▁▁▁▁▁▁▁

◇【一书、一点、一行动】

  • 一书:一本你需要的书
  • 一点:你需要的一个知识点,不是书里最重要的一点,你需要的就是最重要的。
  • 一行动:一个知识点,一直长期坚持,通过行动转换到现实。

◇个人语录◇

  • 读万卷书→好学
  • 行万里路→行动
  • 阅人无数→人际
  • 名师指路→交流
  • 自己去悟→思考

█求赞、求转、求关注

█小结:发文不易,看见既是缘分,且行且珍惜。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必然》读后感_2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