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刘高兴先是将自己的一颗肾卖给了城里人,随后又与同乡五富来到城里拾破烂……妓女孟夷纯的出现不但引来了城市万象之态,还带给了他们支离纷崩、始料不及的命运……
「高兴」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很久,直到昨天晚上11点半左右才看完,看完以后就一直睡不着,脑子里蹦出许多想法。
刚开始看这篇小说,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文章采用倒序的手法,前面的刘高兴背尸还家的故事让我摸不着头脑。随着我继续阅读,才知道写的是从清风镇来西安捡破烂的刘高兴和五富的故事,其实也就是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况。就像一篇长篇带有故事情节的社会调查报告,里面的很多情节都能够和现实生活照应起来,但是语言生活化细节化,又让我觉得格外的温暖亲切,不禁感叹于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功力!
作为一个95后的我,读这篇小说,是能读出感悟的。这种感悟不同于读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那种有些悬在空中沉痛,也许是因为内容太过悲惨,也许是因为我没生活在那个时代,文章虽然让我心灵为之一振,但是却始终没能引发我进一步的思考。但《高兴》在令我唏嘘的同时,让我思考了许多!因为它描述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却始终不能融入其中,是我们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真正存在的问题。
看这篇文章,我想起了我在东莞打工的姨夫说的一句话“总不可能打一辈子工吧,那有老婆有儿子和没有也没什么两样吧!”就像文中的五富,他总是说他想老婆,可是又舍不得回家的钱,只能卖力的捡破烂,在工地干活,想要多汇些钱回去。可是他直至累死也没能回家看看老婆。就像是文中说的,就像是麦秆,被榨得一滴水都没了,榨成了渣,也不能在这个城市留下什么。农民工,务工人员,所有背井离乡想要闯荡出一片天地的人为我们祖国的城市化建设,为祖国的发展真的是牺牲太多了!
我就像看到了我的爷爷,叔叔,姨夫,姑姑……他们终年外在打工挣钱,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回来几次,和亲人聚少离多,对孩子的教育关心甚少!每次看见他们疲惫的脸,对孩子粗暴的打骂是,我就想,这一切值得吗?可是,这一切又有什么值不值得?当一个人身上背负着生存的压力,家庭的重担时,他就已经不能考虑“值不值的”,他只能想“怎样做有钱赚”“怎样做才能养家!”
刘高兴是捡破烂中的另类,他总是觉得自己就是西安人,总是试图摆脱一切清风镇的土气,追求城里人的洋气。可是到头来,时时刻刻咒骂城市想要回家的五富却真正做了一会“城里人”(惨死的他必须火化)。可五富直到死也只是城市里的一条孤魂野鬼而已……
「高兴」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刘高兴是有目标的,自从他的一个肾卖给了西安的一位老板,他就是要做西安人,一个城里人,他的思想、行为、言行举止,其实比很多城市人更像,只可惜他就是个一个拾荒的。
很多人的最大的悲剧之一就是:他活在原本不应该生活的阶层里。走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疲于奔命的人,一个很大的理由就是要跳出原本的圈子,即使一次又一次退回原地也从不气馁。时间长了,也难免心浮气躁,很少人会心平气和的等待机会。刘高兴从来都没有因自己是拾垃圾的而感到耻辱,反而是很自在的干着在大家眼里最低贱的工作!
高兴自认为的爱情,发生在一个卖淫女的身上,从未谈过恋爱的刘高兴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付出一切,从没想过值不值得,应不应该。爱了,付出了,起码自己的感情完整了,其他的一切让他见鬼去吧!她是他的锁骨菩萨――那个化身娼妓普渡世人的菩萨,对刘高兴而言具体到了那样一个女子身上。这是难道不是爱情最好的方式,其实,也是唯一的方式。
在背死人被发现后,被警察追问为什么不打电话通知五富的家属?为什么不多留一阵儿,让医生开个死亡证?为什么不雇人运送?为什么不找老板?为什么不找有关部门……这个时候,高兴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悲哀与无奈……正如高兴所说“在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我刘高兴仍然是个农民,我懂得太少,我的能力有限”。
很敬佩高兴践行了自己对五富的承诺,尽管结局不是我想看到的。没能过上想要的生活,没能和妻儿团聚,匆匆结束了短暂的人生,这一切,来的突然和不得已,一个异乡漂泊的拾荒者,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了,这就是人生的各种不经意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高兴」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