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2018版)》读后感900字
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他问:“那是什么地方?”
我说:“死无葬身之地。”
----------------
看完,觉得《第七天》比不上《活着》。虽说也是一部批判现实的小说,但是很多故事让人有种刻意污名化社会的感觉。
政府贪腐、刻意隐瞒真相;警察暴力执法,刑讯逼供;医院将婴儿作为医疗垃圾处理;施工队暴力强拆,群众上访抗议;城市鼠族生活困难,卖肾卖淫……这些事件或许都在新闻中出现过,但是那都是2013年之前的事情了,所以2017年看来实在有些荒诞,这说明社会的确在进步在发展了。这也说明这本小说的义愤填膺是有一定时代局限的,因此 我觉得不能称其为经典。
小说人物善恶分明,形象苍白:李月珍和杨金彪就是淳朴善良的;政府官员就是贪腐、压榨百姓的;警察就是暴力的;富人就是利欲熏心的......少了点丰富人物个性的东西。
-----------------///
也有值得称道的。
比如 故事的设定,是人死后的七天,通过在死后世界的游历,铺展开一个个生前的故事,关乎亲情,爱情。这倒是挺新奇的。
------几点碎片化的感受-----
1. 原来死后的世界也有等级(贵宾室),也追求物质(墓地)。安息需要墓地,没有墓地的就死无葬身之地。但是,这何尝不算是一种解脱。带着前世的记忆,随秋风飘零,随骨骼片片凋落,与尸骨们高歌,不要那墓地罢,我们有花有酒,“酒醒只在花前坐,酒后还来花下眠。”岂不美哉?安息,就是遗忘罢。我不愿遗忘,我还愿卷入无限的回忆中,死无葬生之地。
2. 杨飞父子亲情线。展现太多人性之美(善良、责任、牺牲等),反而让我觉得有点虚。相反,杨飞亲生母亲几十年的寻子倒让我感动。但是,寻到后如展示一件战利品一般,在媒体、亲友面前一遍遍叙述寻子故事,倒是让我不安和心寒。
3. 鼠妹冲动跳楼,伍超卖肾而死。这对苦命鸳鸯爱得轰轰烈烈,死去活来。但是也让我为之感到悲哀。如果不是因为她嫉妒,他可能已经成为理发师;如果不是因为他因为自卑而欺骗,她可能不会跳楼;如果他们可以表达好对彼此的爱,及时沟通,一起解决问题,或许已经住上了小楼。但是,一个情痴,一个痴情,陷入强烈的爱情之中,最后因爱而死。抬头看看吧,除了爱情,你们还有前程。
-------------
死未必是解脱,活都活不好,死能死得洒脱?
希望我们死后的七天,没有遗憾。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第七天(2018版)》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