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1100字
我想每一个打开这本书的人都抱着寻找答案的心态来阅读的,他们即使健康的长大了,在社会上立足了的人,但内心一直有个脓包。他们一方面很好奇“家怎么可能会伤人”“家是安全的港湾啊”,另一方面又极力赞同,“我爱的,在乎的,伤我最深”。
这本书一共讲了四个方面,分别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伴侣关系(或者是被称为人际关系,生活关系),最后是家庭关系。
这本书有一个根本的立足点就是“内在的小孩儿”。这个小孩儿成长的过程,起源于我们小时候的亲子关系,准确的是说母婴关系。如果母亲很爱这个婴儿,那他内在的小孩儿是健康的、快乐的、积极的,如果母亲忽视了这个婴儿,那么这个内在的小孩儿就是黑暗的、畸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内在的小孩儿可能会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如果这个内在的小号是不健康的,那他会变成一个脓包,即使你长大了,也会不小心碰触到。当选择恋人是其实也是选择内在的父母。如果内在小孩儿是健康的,那么伴侣关系,也就是健康的,是延续童年的幸福。如果内在小孩儿是不健康的,那么伴侣关系从好的方面来说有可能是对童年的一种修正,但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只能是童年悲剧的重演。
一个健康的家庭,其核心是有一个健康的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要把孩子当成个独立的个体,爱人才是陪你走完下半生的人。只有那些夫妻关系不和谐的人才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以爱之名,行绑架之事。溺爱不是过多的爱,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小孩儿。因为童年的创伤,他在有能力时就想保护过去的自己,便把“自己”投射到孩子身上,并说“爱你,我才这样对你”,可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真实需要。
过度依赖孩子的父母更难与孩子分离。青春期的孩子想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想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展拳脚,但父母扼杀了,因为他们害怕与孩子分离。这不是爱,爱只会产生快乐和幸福。同样过度忽略孩子,会让孩子产生不健康的心理,恋父、恋母、同性恋等也有可能是其恶果。
婴幼儿时期对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建议1.5岁前由母亲亲自喂养(父亲反而并不那么重要)在这一时期给多少爱都没有关系。3岁前让孩子有客体稳定性和情感稳定性的意识,这3年非常重要,成人后的心理疾病都可以在这三年找到根源。
中国式的家庭是压抑的,是灵与肉的分离,他们注重与长辈、与子女的关系,却忽略了最该重视的夫妻关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家庭矛盾。
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寻找内心的小孩儿,原谅过去,在爱情中寻找伴侣,其实是给内心的小孩儿寻找内在的父母。其实最重要的是相信你的感觉,勇敢的去爱。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