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读后感_1000字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读后感1000字

前几天看完了,但是一直没有时间组织语言发这个评论。今天正好闲着来了结这件事。

在看之前,我以为这是一本鸡汤,看了之后,我觉得这是一本很有价值和内容的,确实具有指导意义的书籍(鸡汤)。对比之前看过(或者部分看过)的《拖延心理学》《梦的解析》和《习惯的力量》,这本书是其中语言最通俗和最易懂的了(也是生动有趣的),同时涵盖内容也最广泛(从这四者的书名其实可以看出来)。这本书从学术上没有说服力(有道理而缺乏大量数据,就算有数据也只是极少数),但是我感觉符合中国人的习惯,那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虽然这样比起来不如上面提到的三本书,但是不得不说,这本书确实从很多之前从未想到过的角度指明了道路,我不知道类似观点是否有人曾经提过,但是对我来讲观点是新颖的。因为我目前还是学生,所以这本书对我有作用,但不及时,因为要暂时没有面临这样的问题,就像我之前说的没有辗转反侧就没有醍醐灌顶。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觉得作者有时故意在耸人听闻,虽然可能是为了达成效果,但可能过犹不及吧,偶尔会让人不怎么舒服(当然可能是因为没有身临其境)。不过我是喜欢这个作者的性格,有能力追逐自己梦想的人都是勇士,因为最残忍的事是“让一个已无力作为的人去看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我也诚挚的希望每个人(包括我)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最后我有一个最近和室友的对话。前几天在谈这本书的时候,我说我最近基本上打通了政治学,哲学,心理学这些学科的入门(或者我感兴趣的)书籍。她突然问我,你这样会不会太功利了,你看这些书,开心吗?

我想了一下,我的答案是看书可以比作应考。因为我认为万变不离其宗,而能力(不是分数)才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所以我一般习惯先刷书。但是这样不够,因为既然应考毕竟是要完成试卷的,那么需要刷题来锁定重点。所以,我这样比喻,我的前十七年(大学之前),用来刷书,所以看的书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名著,提高综合素质;上了大学之后,用来刷题,所以需要涉猎类型更广泛的,思维角度更多样的书籍,提高应试能力,好完成人生答卷。在上考场之前,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就像我马上要考的遗传学,虽然我刷完了书,但是由于没有办法刷题所以现在很虚。)

为什么要说这一段呢?因为这本书是我最近这段时间集中看的最后一本了,这一阶段的阅读计划基本上告一段落,所以要好好的道个别。

(另,我发现一发书评就感觉不能好好说话了,我是一个逗比属性的啊,可能好久不这么正经了不太习惯。)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