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200字
《虚无的十字架》,这个名字吸引了我。东野圭吾的这本书和之前看过的几本推理小说不大一样,没有太复杂的杀人情节。前前后后共提到三起杀人案件,凶手很快抓到,通过三起杀人案引发读者对现存的刑法进行思考,以及关于死刑问题的探讨。
序幕是两个情豆初开的少男少女。以后的好多个章节都没提到这两个人。直到快结束井口纱织和仁科史也出现才明白原来开篇出现的少年和少女隐藏着天大的秘密。
中原和小夜子离婚近五年后的一天接到警察电话,得知前妻小夜子被杀。这不得不从十一年前他们的女儿爱美被杀说起。
爱美在家中被一名出狱不久到他家偷盗者杀害,凶手一审没判死刑,小夜子和中原继续上诉后二审改判死刑。
其后中原和小夜子仍然很痛苦,他们以为杀了罪犯心情会有好转,但没有。
几年后两人离婚。中原继承了舅舅的宠物火化厂。小夜子当了记者,同时还做一些被害遗属的救助安慰工作。
小夜子留下许多记录和稿件,根据这些中原发现了小夜子与纱织的关系,揭开了二十一年前纱织和他的初恋情人史也(两个中学生)杀死了他们刚出生孩子的惊天秘密。
小夜子说服纱织并找到了史也希望他们去自首。在史也家劝说史也时所谈内容被其岳父听到,岳父为了保全女婿和女儿的幸福,将小夜子杀死后自首。
最终纱织和史也自首了,但因没有找到遗骨,未能定案判刑(此结果可看出作者的态度)。
看完小说明白了为什么这本书起名《虚无的十字架》。
从故事中看到和理解的虚无的十字架有两种。
一种是罪犯从形式上受到了惩罚,但罪犯并没有真正悔改,出狱后继续作案,对这种罪犯而言刑罚只是个虚无的十字架。另一种是,罪犯并没有受到法律的惩处,但罪犯内心却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
杀害小夜子女儿的罪犯是第一种,史也即第二种。
当年,还是中学生的史也和纱织在树海埋了亡婴后,没再继续恋人关系。后来,纱织一直过得不好。结过一次婚,但不久离了,后染上了偷窃瘾。史也上了医科大学,成为一名儿科医生。
史也为了赎罪,毎年都去树海埋孩子的地方祭奠、忏悔。一次偶遇,他救了去树海自杀的花惠。当时花惠已经怀孕,因爱的人有妻室并死亡而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史也帮助花惠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并取她为妻。他一直对花惠和她的孩子以及岳父很好。工作也很敬业。
在花惠和她父亲的眼里,史也是个非常优秀且善良的人。
这个故事让人想到,杀人犯是否必须死刑要看具体情况,如果过失杀人或年幼无知有悔改之意的可以考虑宽刑,十恶不赦的必须偿命。
在此,想得更多的是,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建立、以及性知识教育,身心健康等问题,社会和家长必须高度重视。
一切罪孽都要控制在萌芽之前,处于极刑只是没办法的办法,防止罪恶的滋生与蔓延远比死刑更有意义。
当然,减少和预防犯罪,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各国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人的素质、教育、社会环境的改善,以及法制等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