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读后感1100字
白河的水流在缱绻辗转间,晴时的阳光慵懒地匍匐在岸边的碎石上,山前的白塔忠实地守候着这一方水土,高崖间歌声不绝于耳,空灵的啼鸣声穿过树叶,伴随着晶莹的露水,在一滩清水上翩跹起舞。茶峒,一方小小的水码头,山景水景凝聚成一幅醉人的泼墨山水画,又幻化为一支灵动的山歌。如同欢彻的水流轻轻打磨着清莹的玉石,翠翠,这个凝聚着这块土地间清爽的灵气的河边女孩儿,非顽石而为玉石,眉眼间尽显这山这水的生动。或赤裸着脚丫间在丛林间漫跑,或蹲坐在溪边划拨戏水,山水的女儿,从不知忧愁为何物,满心欢喜可又浸透着淡淡的孤独。一条小小的渡船,在不远的两岸间缓缓来往,佝偻的肩背却是硬朗的身体,撑起了两岸人的牵挂,淳朴厚实的心地,抛却金钱的烦忧,只静静地与水相伴。不知索取却思忖着给予,那满缸的茶水和挂在腰间的烟草,是老人无法言说的善良。简单的一条船,满载的客人,老人沉默的摇着桨,山风轻盈地带走了翠翠的秀发,倏忽间,一声犬吠打断了沉寂的思考,那是那条与爷孙相伴的黄狗在尽职尽责了。一船,一女,一老人,一犬,深深扎根于这小小的水码头。沈从文缓缓道来这方水土的风土人情,仿佛慢慢展开的一幅绚丽画卷被人时刻窥探着。春夏秋冬,各有其独特的景致,唯一不变的是湘民们朴实坚韧的心地。爱情,或许是这祖孙三代悲剧的根源。清脆的山歌,勾起了缠绵的情意,种下了情爱的种子。当长厢厮守的愿望化为泡影,死神悄然而至,求死之心蠢蠢欲动。就这样,翠翠的双亲走去了另一个世界。这件事如同巨石一般压在老人心头,看着淘气可爱的翠翠,往事历历在目,担忧着翠翠是否会重蹈其母亲的覆辙。端午,相似的两年,是否早已书写下两代人的命运。傩送和天保两兄弟在都爱上这个清灵的渡船女时,是否已埋下了悲剧的祸根。一句戏话,在少女心头魂牵梦绕了两年。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情窦初开吧。两兄弟的公平竞争或许是不公平的,清脆通灵的歌声已经有了冥冥的注定。老人模凌两可的犹豫,对孙女的百般收到的体贴,也许加速了悲剧的发生。大老天保满腹心事,背负着遗憾上路,却不曾想一去不回。二老因天保的死心存芥蒂,最后远走他乡。老人的宿命在雷雨夜,白塔倾圮间画上了句点。徒留翠翠一人最后守候着那条空船。爱情的幻灭,梦境的支离破碎,理想与现实背道而驰,翠翠的不幸或许是湘西人难以挣脱的锁链。母亲为爱而亡,她因爱而深切的感到孤独,那个人或许永远不会回来了。悲剧的浓厚色彩深深的嵌入到这大山大水这块画壁中,终将被流水冲淡,被阳光消融,被山风驱散。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