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褚时健传》读后感_2300字

《褚时健传》读后感2300字

这本书是写得非常出色的一本人物传记,客观而公允,不谄媚,也不褒扬。作者只是将有血有肉,真实的褚时健呈现在读者面前。不是用那种写圣人的标准来美化他,也没有将他一言一行做得不恰当的地方抹去。这本书写出来让我感受到一种真实,不虚伪,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从褚时健的祖父迁徙到云南开始写起,怎样落户扎根在矣则这个群山环绕的小山村,怎样经过两代人的努力过上了相对平稳的生活。

褚时健生于1927年,父亲被日本人的飞机炸成重伤,于第二年死去,十五岁的褚时健和妈妈一起挑起生活的重担,照顾弟弟妹妹,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从那时起就看出褚时健不同一般的商业头脑,一样的粮食,一样的酿酒方法,十五岁的褚时健酿出来的酒,比酿了十几年的酿酒师傅都多,做事有方法,又善于思考,在少年时期这种对于商业灵敏的嗅觉就已经初现端倪。

之后褚时健受堂哥影响,去省城昆明读书。看了一些关于民主反对独裁的进步报纸,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后居然跑到山上加入了游击队,和当时的国民党军队真刀真枪的打起了游击战。

最后共产党的军队席卷全国,解放了整个云南,褚时健他们的讨蒋自卫军被正式编入了正规军。只是褚时健没有继续留在军队。当时共产党的军队刚刚接管云南,对于地方形势还不太了解,就将军队中的一些本地人分派到了政府部门做事,褚时健从最底层的办事员开始一步步的得到提升重用。

可是好景不长,建国之后,各种政治运动层出不穷,褚时健最后也没有躲过被戴上“右派帽子”的命运。好在褚时健在政府做事的时候,实事求是,为人正直,不做作。即使下派到了农场,相对于别的“右派”对他倒宽松了很多。

最开始让褚时健体现自身价值的地方是新平的糖厂。褚时健这个“右派”被老朋友派到了这个年年亏损20余万的糖厂,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工人们都无心做事,一派懒散。可是褚时健是干实事的人,待不住。经过他的认真思考,和对于榨糖机器的改进,加上对于周边种植甘蔗农户的体贴,很快就扭转了糖厂亏损的局面。将这个年年亏损的糖厂一下变成了市里重点企业。这下不管是反对派还是当权派都很给褚时健面子,因为是褚时健扭转了糖厂年年亏损的局面,改善了糖厂工人的生活条件,很得民心。所以不管是哪一派说了算,都让褚时健这个“右派”主抓生产。

后来文化大革命结束,全国百废待兴,邓小平上台,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褚时健被平反,本来他是有机会进入政府任地委书记的,如果那样,以后的政治前途可谓一片光明。可是经过文化大革命这些运动之后,褚时健就有些厌倦政治了,加上在糖厂期间相对自由,也找到了自己擅长做的事,也就没有接受政府要他做地委书记的任命,就这样褚时健被调离了新平的糖厂,来到了玉溪卷烟厂,从这里重新开始,也是从这里走向了人生的巅峰,也是从这里走向了人生的谷底。

玉溪卷烟厂开始也是一个凌乱破败的小厂,那时文革刚刚结束,厂内派系林立,工人“吃大锅饭”那么多年,一直都懒散惯了,干多干少一个样,谁还卖力气干活啊。

褚时健就是在这种状况下,逐步的改变着这些旧有的观念,也改善着工人的住宿环境,得到了工人的真心拥戴。又是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又是和上级领导沟通,又是扩大生产,规模一天比一天大,一次次的创造着奇迹。玉溪卷烟厂从开始的无人问津,到最后的全国排行榜第一名,这其中倾注了褚时健全部的心血。

褚时健不仅仅有商业头脑,还有超前意识。若是一般人办烟厂能够想到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能够想到注重技术型人才,可是绝对想不到和烟农搞合作共赢模式。烟厂的原材料无疑是烟叶,没有烟叶,即使烟厂有再好的设备,再好的人才也玩不转,没有好的烟叶怎么能做出好的香烟。这点别人没想到,褚时健却做到了前面,在玉溪卷烟厂周边和大量的农户签订协议,要他们种植烟叶,烟厂统一收购,派技术员下乡指导烟农,出资修路,修水池,给农民出行创造便利,合作共赢,农民得到了实惠,烟厂得到了好的原材料,有这种理念能不发展壮大吗。

后来玉溪卷烟厂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在全世界烟草行业排行第三了。资金雄厚涉足诸多产业,水电,金融,桥梁,等等,最顶峰的时候一年上缴的利税顶得上360个中级农业县的收入,真的让人叹为观止,如今也不知道有哪个国企能达到如此规模。

只是盛极而衰,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在玉溪卷烟厂最巅峰的时候,在新厂区就要建设完工的时候。因为家人涉及一些经济问题被公安人员抓捕,妻子和女儿被关押在河南看守所,女儿在看守所自杀了,这对于已经过了花甲之年的褚时健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最后自己也因为一些问题被关押,被法院判了无期徒刑。在这里说句题外话,以前并不了解这些。褚时健作为玉溪卷烟厂厂长,将那么一个小破厂子弄成全国香烟行业的龙头老大,一年给国家上缴利税好几百亿,自己真的付出了太多。可是在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国企老总依旧拿着每月不多的固定工资,相对于所创造的产值是及其不平衡的。甚至有的国营企业年年亏损,国企老总的工资也是一样照拿的。褚时健刚好处在政策改革之前的关口,就这样他进了监狱。据说之后不久,就由朱镕基总理签字提高了国企高管薪资待遇。

之后的褚时健在监狱度过了几年,后来因为身患糖尿病并发症,被执行监外执行,这样的褚时健获得了自由。已经年过古稀的褚时健回来后并没有回家安心养老,而是承包了一片荒山,种起了橙子,又将这片几千亩地的橙园发展壮大,广销全国,供不应求。这份豁达,这份韧劲,真的让人由衷的佩服。

褚时健不论是在新平的糖厂,还是在玉溪卷烟厂,还是最后的哀牢山的橙园,无不是身先士卒,积极认真的学习,从不懂到让专业技术人员也叹服,这种不服输,不服老,善于思考,永不言败的精神,让我由衷的敬佩,值得我们学习,值得那些后来的创业者当成榜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褚时健传》读后感_23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