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恶意》读后感_1000字

《恶意》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是在朋友推荐下读的,建议大家看之前不要看书评,这样体验更好。用了一中午一口气读完,这真是一本不适合中间停顿的书呐,情节连环相扣,跌宕起伏。说实话我刚开始读根本猜不到结局,越是简单直白的文字,却越是能骗所有人。看到最后,才发现每一个细节下都隐藏着你想象不到的恶意。这本书最戳中人心的地方也是最让人脊背发凉的地方就在于这种恶意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都存在过——我就是看你不爽,我就是讨厌你。只不过在东野圭吾的书中,这种原恶被无限的放大乃至扭曲。就是在每个人心中都存在过,才更让人觉着可怖呐。

我不禁想,人的心中恶意的种子是如何种下的?都说小孩子是最单纯的,可是有时候你会觉着最[恶]的恰恰是小孩。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总有一些小孩被孤立欺负,所有人都不理他们……还有更过分的我就不多说了。不过上了初中情况少一点,上了高中像孤立同学就更少见了…我还记着有一个小学老是欺负别人的同学在高中毕业后还专门找到小学他欺负的很狠的那个同学去道歉……不说别人,就从我自己来说,我也感觉长大对我而言是一种蜕变。那么,到底是不是人性本恶?哈哈,突然想起来初中辩论会有个命题就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那时候自己还是不假思索的说人性本善啊,这有什么可辩论的。可现在我却在想,是不是人生来就偏向于恶,在孩童时期一切带有负面的种子都能被孩子收集而来,自私,歧视,偏见,懦弱等等,然后在人长大的过程中被纠正,被抹除。那么得不到纠正的孩子呢?我不敢想。具体什么是纠正到底怎么纠正呢?我也不知道。就像里面的警官,他当老师时用了他自己的方式去想办法帮助那个小孩重回正常人生活,那个方法不也正是我们在各种心灵鸡汤和名人名句里看到的那样吗——打败恐惧的唯一方法就是直面它,战胜它。呵呵,在这本小说里却告诉我们,适得其反。在这本小说里,有一句话这样说:“老师和学生的关係是建立在一份错觉上。老师错以为自己可以教学生什么,而学生错以为能从老师那里学到什么。重要的是,维持这份错觉对双方而言都是件幸福的事。因为看清了真相,反而一点好处都没有。我们在做的事,不过是教育的扮家家而已。”这是野野口修说的,可我觉着也是作者想说的。野野口修作为这本书里恶意的源头他也是最有资格说这句话的人吧,从他口里说出给人的印象真的更为深刻。不过我感觉人最好的老师还是生活,所以还是从改善社会现状开始才能润物细无声呀。

以上全是胡思乱想,记第一次写书评。去吃晚饭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恶意》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