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第3版)》读后感1400字
这个社会的弊病,你也有一份
2019年读完的第26本书,第11篇书评。
秦祎鲤/文
1.
这本书作者用了整整十年才写完,而我也用了平时读书平均耗时七倍的时间,才读完。用自己的视角和感观窥探了上个时代的一隅。看了另一群人的一生,仿佛自己又多活了一辈子。随着余大师的文字,打开了另外一个时代。文字的力量和魅力真是无穷的。
余华说:如果文学里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那就是让我们在属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不同环境的作品里读到属于自己的感受。文学就是这样地美妙,某一个段落、某一个意象、某一个比喻和某一段对话等,都会激活阅读者被记忆封锁的某一段往事,然后将它永久保存到记忆的“文档”和“图片”里。
同样的道理,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激活某个时期的某个经历,也会激活更多时期的更多经历。而且,一个阅读还可以激活更多的阅读,唤醒过去阅读里的种种体验,这时候阅读就会诞生另外一个世界,出现另外一条人生道路。这就是文学带给我们的想象力的长度。
2.
整本书上下半部是两个分水岭,余华自己也说了,尤其自己的下半部,写的毫不收敛,这是他其他作品所没有的。也是作者有意而为之的。前半部悲惨,后半部荒诞,因为我本人对荒诞小说并没有太大的感触,所以对这本书前半部印象分厂深刻,好几次读书中间打开又关上,打开是想一口气读完,关上是又不舍得这么快看完。
3.
余华小说一向人物形象塑造的太饱满,整体感觉读下来有种“活生生的人”的感觉,荒诞但也真实,余华说比起现实生活中的荒诞,兄弟这本书里面的不算什么。
4.
兄弟这本书是我目前余华书里面最喜欢的一本,因为比【许三观卖血记】俏皮,比【活着】温柔,比【第七天】有趣。
5.
有关这本书的人设,我印象最深的一定是主人翁了,李光头:不拘小节,敢做敢当,爱憎分明,懂得变通,圆滑但不奸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后半部也做了让自己后悔莫及的事,变得虚无起来。
林红:眼看她高楼起,眼看她楼塌了。从年轻时候的温柔害羞到老了的精明市侩,圆滑老成,中间经历了什么,读了才能知道。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最完美的。就像【都挺好】里面苏明玉的男朋友一样的温暖的存在的,宋凡平。佩服余华描写人物的功底,每次看他的书,人物性格,事物环境跃然纸上,在上帝视角鸟瞰整个事件的发展历历在目似的像看电影,尤其一些细节做的甚至意味大过电影。这个宋凡平的人物形象伟大像山,温润如玉,在保护自己孩子和妻子的时候却从不退却,他善良,健壮,治愈,坚强。是个好父亲,好老公,甚至是个好的陌生人,是个好汉!
很多年以后,李光头每次提起他的继父宋凡平时,只有一句话,李光头竖起大拇指说:
“一条好汉。”
宋刚:前半部很长的铺垫就知道他是一个比较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人。到了后半部乃至他自杀,他的性格缺陷达到了极致。我们不喜欢他,是因为我们自己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懦弱和恐惧。
6.
余华的文字魅力是下了功夫的,不仅仅是老天赏饭的才华。他在自己的【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写:一段话不满意,就写不下去,即使我早就写好了开头。即使是荒诞文风,为了真实性也做了很多努力,尽量使荒诞性也变得合理。荒诞小说和写实小说最大区别在于他们与现实的关系,写实是一条康庄大道,荒诞是抄近路,为了更快而不是慢慢抵达血淋淋的现实。
有句话说:每个人对于他所书的社会都有责任,这个社会的弊病,你也有一份。这是一个集体阉割的时代,这也是一个荒诞的时代,余华把现实放大了给你看。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兄弟(第3版)》读后感_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