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读后感1200字
就像我先前说的可能因为刀锋在我心里达到了无法企及的高度,所以在看人性的枷锁的时候一开始一直没进入状态,因为主人公菲利普缺少主角光环所应该拥有的完美的外表和人格,他所做行为尽管是真实的,比如对学习的三心二意的,对爱情的喜新厌旧,冷漠自私等性格虽然人人有,但是这些人性的黑暗面展示出来的时候还是会让人们不舒服.
当我再看到约三分之二的时候才发现这本书给人的影响和刀锋一眼是深刻. 如果说刀锋是看透人一生的哲学让人们追寻心中所想,那么人性则是客观理智的告诉大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功,都能够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太少了,不管你多努力,都可能“万事俱备,只差天赋”. 人生有很多挫折,因此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想想菲利普的经历;穷到露宿街头,可能你会觉得眼前的凄惨生活也不过尔尔吧.
书中提到的理想主义不像月亮或者刀锋那样完美,而是艺术家可能纵欲、游手好闲、自私. 而且他们把这当成是艺术的资本,他们宁愿活的拧巴也要随心所欲的生活.
当读者们一点点看着菲利普长大,自我成长,一步步脱掉身上的枷锁,到最后他选择放弃合伙开医院而是去西班牙和乘船游东方時,觉得特别的欣慰和感动. 在他突破一层层枷锁变的超脱淡然且善良. 而最后他和萨莉的结局也是很美好. 盛开着啤酒花开的乡间很美好,夏日的夜很美好,那样的爱情也很美好.
这是一本半自传体小说,苦难自卑让菲利普在敏感的状态下迅速的自我成长,变的善于观察了解别人,这也是后来毛姆当作家且了解哲学的原因吧.
这本书里的艺术使人惊喜,让人们了解了20世纪初的欧洲特别是巴黎,学生对印象主义马奈、莫奈的看法,年轻人反对传统,反对文艺复兴和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反对济慈、雪莱和拜伦等,这个转变也为后来的毕加索等人出现奠定了基础. 也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了毛姆的家乡英国的形象,男子们对“绅士”的执着追求. 我一直说如果让我选择可以穿越,我一定选择20世纪初,虽然一战二战,可是那是一个伟大的年代,让人感动落泪大师辈出的年代.
很庆幸这次看人性前整理了解了基础哲学,这本书教会了我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就是虚无主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时常想那些店铺的小贩一年四季日复一日的生活,他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菲利普教会了我这个世界是虚无的,没有什么是真的让人很痛苦的,“只要不惊动警察,做任何事都应该随心所欲”. 只要自己想要开心那就去做,珍惜这一生的时间.
最后一点想说下关于阅读的看法:阅读可以使人快乐,在阅读的时候心里搭建了一个避难所,可以远离世俗的种种,在里面体会废寝忘食的快乐. 每每翻开一本书,就好像一个置身于陌生过的游客,心里充满了忐忑好奇,那股想要冒险向前探索的精神使人着迷.
读书的魅力大概在于它使你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同理心. 逐渐的我们看问题不再狭隘,我们的心态日渐平和. 久而久之再回头看,曾经那个多愁善感和暴跳如雷的小孩早已变成了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