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读后感1100字
《湖畔》关于教育问题的思考
《湖畔》是东野圭吾的一部悬疑力作,描述了一个发生在湖边别墅的杀人案,情节紧凑,扣人心弦。难能可贵的是东野圭吾在交代故事的时候,并没有放弃他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其中对教育问题的探讨尤为深刻。
《湖畔》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四组家长组织了一个考前突击复习活动,相约在湖畔别墅让孩子们集中复习,然而湖畔别墅却发生了一个杀人案,案情扑朔迷离,最后对于凶手的猜测也令人大跌眼镜。且按下精彩的悬疑推理不表,单论故事开头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激烈讨论就十分精彩。故事开头艺术家俊介本来不参加这次考前培训地辅导,却因为种种原因,到底还是参加了,众家长对他表示了欢迎,席间闲聊,聊到教育问题,俊介的意见和其他人发生了分歧。他认为孩子没有必要参加考前突击培训,原因有以下几点(小说采取对话体,许多原因并不十分清晰,235是原文的引申义):
- 1. 父母过度地干涉往往意味着孩子地狱般地生活,在孩子应该享受欢乐的时候,这样做未免残忍。
- 2. 小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没有权利干涉他们的未来
- 3. 过度的干涉只会拔苗助长,让孩子失去学习地兴趣
- 4. 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过度关注,会影响孩子其他能力的开发,比如体育、艺术、创造性,孩子很可能变成一个书呆子
- 5. 过度的教育很可能彻底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以至于完全一发而不可收拾
- 1.小孩子在人格还没有成熟之前,完全没有决定未来的能力,也没有看待未来的眼光,只有父母用自己的过来人的经验替他选择。
- 2.小孩子很少有对学习感兴趣的,做不到自控,也不能吃苦,如果放任自由,他们只会选择轻松的路,只能是过度游戏和放纵。
- 3.对孩子地干涉是家长的责任,也是家长对孩子的爱的体现。
- 4.对孩子干涉并不是让孩子进入了地狱的生活,只是提早让他们习惯了竞争,更早地了解社会的现实,要出人头地,需凭自己的努力。
- 5.入学考试等干涉学习的活动其实和网球运动、足球、游泳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一定要去试了才知道孩子是否合适,这样的机会说不定可以刺激孩子的潜力。
俊介并没有和众人争执,只是先回房休息,有趣地是等俊介一走,众家长这样提到(引原文)。
“算了,说不定也是没办法吧,毕竟......
“你是说毕竟不是他亲生的孩子吗?
“我想这一点总不会没有关系吧。他可能是不想跟孩子有过多的牵扯吧。”
“哼。既然如此就不该发表意见,章太(俊介继子)的事全部交给美菜子(俊介夫人)处理不就好了吗?”辩论陷于焦灼时,对于观点、立场的探讨往往转为道德的评判、人身的攻击、动机的怀疑,通过对人的否定而一并否定掉对方言论中的合理成分,这在生活中是多么常见的现象。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湖畔》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