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1100字
世界所需要的,少一点理性.多一点信念
-------题记
我对于朝圣这样的字眼总是有着特殊的情结,亦如我对于西藏的虔诚,人是需要信仰的...主人公哈罗德靠着拯救奎妮的信念凭自己的双脚徒步走完了全程 ,与自己灵魂进行一场深度对话,作为读者的我也感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哈罗德应该代表着大多数平凡的我们.至少我是这样的人,是那种感激钟表的声音打破沉默的人。一辈子默默无闻,丢在人群里绝不扎眼。但是一次机缘巧合,让哈罗德开启了不平凡的旅程,小说一开始的笔调平缓低沉,没有任何悬念和趣味,中间一度让我想到放弃阅读。但静下心来坚持看下去 ,开始感同身受,主人公的形象越来越具体,他的孤独无助,他的纠结痛苦,都在自己身上重演,直至最后的温馨结局,也让我对世界更多了一份温暖。
原著的景物描写是我最欣赏的,我也佩服翻译者的功底,比如:空气中的灰尘在午后的阳光中回旋飞舞,好像用勺子不断的搅动一样,我眼前仿佛看到了温暖的阳光在肆意的跳跃。还有特有的味道。再比如海浪依旧前赴后继地投身于海岸,越来越高.带着这么大的能量.用尽精力.穿洋过海.载舟驶船.最后的结局就是成为她脚边的一团泡沫.这是哈罗德在见过奎妮和莫琳再次见面的场景描写.也是莫琳的心情写照。也许在外人看来,哈罗德的徒步行走没有丝毫意义并没有让奎妮的恶病产生奇迹,甚至连哈罗德自己都深入深深的无助中,可那又如何?作者借海浪意在告诉读者,哪怕最后的结局只是成为一团泡沫,我们仍会努力追逐,用尽全力,因为过程的意义胜过于结果。就像我们对于梦想的执着,也许努力过后,不会实现。但至少我曾努力过,人生能做到无悔,谈何容易?
小说看起来是哈罗德通过徒步进行一个人的朝圣,直面自己的短板,最终与自己达成和解,但在我看来莫琳也在朝圣,直面痛苦,接受失去戴维的现实,突破自己,与邻居坦诚交流,重新审视与哈罗德的夫妻关系,最终找回了当下的幸福与快乐。而奎妮也在朝圣,虽然全文着墨不多,但看到小说结尾对奎妮病痛的描述就知道 当她坚持等待哈罗德的时候,她与病痛的斗争就是他的朝圣。
当我看完整部小说,对于朝圣。我有了不一样的解读,不是去了西藏就是朝圣,不是三叩九拜就是虔诚,朝圣的方式有很多种,与自己内心深处对话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是重点,我们不需要像主人公那样徒步行走几百公里,以那样的方式找回存在意义代价过于沉重。我们需要审视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因为只要知道寻找的是什么,就往往能从身边随手拈来。
愿自己对这个世界多一些信念 、少一些功利、去接受、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