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三毛作品中极沉重的一部,真实地记录了爱人荷西意外离世后,三毛所经历的黑暗时光,然而哀恸过后的她愈发坚强,文字也愈发透着深情与力量。 行文中平静的语调掩藏不了死别的伤痛,而哀恸过后的坚强,让这位深情女子更加美丽,她以深沉的笔,表达了走出阴霾的勇气。加纳利的月光清明如水,星星很淡很疏,群山如巨兽般守护着荷西;台北的夜空中,那些十彩流丽的霓虹灯,兀自照耀着孤寂的三毛。命运无常,却也让三毛懂得,一个人的爱有多深,牵挂和不舍便有多长。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你爱谈天我爱笑,梦里花落知多少”
空荡荡的大楼,站在四四方方的办公室的窗前,夜幕笼罩着这座没有太多霓虹灯的小城,前方驶过两辆摩托车,留给我逐渐消失的两点光亮。脚下的绿萝和酒瓶兰耷拉着头,许是从来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照顾。从明天起,给她们滋养的水和温暖的手。
下班时分,接到电话,被问要不要去亲戚家赴宴,客客气气的春节请客,到现在还没有结束,实在不想继续没有感情的吃吃喝喝,就如Echo所说,那种穿漂亮衣服吃晚饭的事情越来越没有道理,便坚决的推掉了。
在这劳劳尘梦里,一向行色匆匆。
“生命短促,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一切随心”
《梦里花落知多少》的笔触是悲的,扒开所有的快乐,里面盛满了眼泪。可内心对它的喜爱胜过《撒哈拉的故事》,就像看电影从来都更偏爱不太圆满甚至悲剧的结局一样。Echo字里行间深深渗透出的那份痛、那份遗憾、那份孤独,似乎比所有的美满来的更加真实动人,让人心疼。终究,听故事的人是残忍的。荷西的离开,Echo说他只是换一种方式活着,他们在梦与梦的夹缝里,仍然相依为命,依旧悄悄地通着信息。他们永远的分开了,也永远的在一起了。
可那份难以承受的思念和落寞,还是让光芒万丈的Echo以她自己的方式热烈地结束了生命。
荷西走后,Echo遇见过如荷西一般的知己,三天的时间,他们互相给予了灵魂里的真与诚。
Echo:才三天,见面三次
他:“傻孩子,时光不是这样算的”
Echo:不要等了,完了就是完了,你应该感激才是,对不对?你自己讲的。刚才,在我扑向你的那一霎间,的确对你付出了霎间的真诚。而时间不就是这样算的吗?三天、三年、三十年,都是一样。
以全部生命的重量付出的炽热感情,付出了一次,便是永恒。对荷西如此,对后来的那个男人亦是如此。
Echo生命的光和热,吸引了无数特质不同的人陪伴左右。被万千人宠爱的她,孑然独行漫步在生命的桥梁,带着一身的美丽,投入对岸一直等待着她的那个怀抱。
见过辽阔壮丽的生命如Echo,愈加看清自己的局促和狭隘。有了这份自知的力量,脚下的路才更加的踏实有力量。眼下,你要给在乎你的人一个交代。
摘掉厚重的面具
发自内心的精致
否则 就披头散发吧。
热烈的活着
热烈的老去
有如 天地间最初的一块石头。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还好,从沉痛的悲怆与深沉的思念中出来,最后一个章节《重建家园》以幸福和“活着”的爱结尾了。因为樱花的联想而爱上了一个小楼,那是急切重新开始的萌动,最终没有离开故乡,又与家人走到了一起。我想说,多好!我差点就以为,刷完这本书之后就只剩下了这个女子经历了生离死别失去挚爱之后的忧伤了。还好。而最深刻的几个章节,离乡回乡,不死鸟,以及最后的———遗爱之物,重建家园,丝丝缕缕的忧伤,如涓涓细流,静静地躺淌在字里行间,由轻渐重地,敲打着我的心。说说遗爱之物,所谓遗爱之物,或是意为将心爱的物品赠予他人,那些懂得珍爱物件的人,那些与三毛是邻居是朋友是伙伴的人儿;或是意为将充满荷西之爱的与他们所有生活有关的物件遗留下来,遗留在这个异国他乡,遗留在这个爱巢之地,遗留在曾经属于他们俩的家,而既然是遗留,就意味不是带走,就是割舍与放下的开始,至少是形式的开始;或是把曾经的深爱全部留下。然而刻骨铭心的深情,坚硬如铁不可能轻易淡去的回忆,会随着这些物件带走和流逝么?不会,睹物思人也许只是形式上的悲伤,而灵魂深处的痴情装在心里,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在三毛淡淡平静处理这些物件的时候,我却越发觉得字里行间的忧伤慢慢涌来,让人叹气,年岁使然,经历使然,读书时代并不能理解这些,叙事文字的背后就是三毛真实的生活与心灵世界,读她的文字,没有办法去纠结创作手法,文字构造,因为所写皆是真实人生,没有造作编造的余地,无懈可击的,就是在读这样一个女子的爱情,生活,乃至整个人生。我知道这世间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或许至今无法深刻接受三毛对爱情的执拗,对荷西之死的沉痛与挣扎,更无法深刻理解最后选择那样的死去。但无论如何,这样的真情不灭,是我们所活着的俗世里的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令人动容,纠缠,渴望而又兴叹。也许三毛的真实与丰盈,就是这作品动人心灵的触因。向如斯的女子投去爱意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