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2400字
花了5个小时读完这本书,又花了两天回味和思考这本书的主题,然后才能勉强写下自己的感想。
在我看过的书里,这本书最奇怪的地方在于:作品里的“我”更多的时候不像是故事里的一个角色,更像是一个“局外人”,因为写了太多“我”的评论分析类的东西,以至于开头两章看得我晕头转向,这个“我”到底是作者自己,还是故事里杜撰的人物?看完书又回过头来看译者李继宏的序言,看到这么一段:“这也是毛姆的小说非常难以准确理解的重要原因。有些作家文如其人,笔下抒发的是真实的胸臆;有些作家深藏不露,作品发出是杜撰的心声。但毛姆总是游刃有余地在虚实之间来回切换,不经过细致考证和深入探求,你永远不知道某段貌似简单的文字,到底蕴藏着多少深意。”
这本小说里绝对没有任何夸张的煽情的文字,但看完会觉得被一种说不清的强大的力量感染着,究竟是什么力量?这确实需要仔细琢磨和梳理,这本书表面上看起来主角是一名画家,为了叙述的方便,我简化一下他的名字称呼他为克兰。克兰本来过着世人眼里中产阶级的生活:股票经纪人,有着不菲的收入、房子、如花美眷、一儿一女;然而,在他年近不惑的时候,突然消失了,所有人都愿意相信他是带小三跑了,然而事实却是他去满足自己画画的夙愿跑到巴黎去了。这在大家看来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代表世俗的观点质问他妻儿怎么生活下去,然而他却说:这和我有两便士的关系吗?此后,克兰便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甚至差点死去,再后来,他去了南太平洋一个叫塔希提的岛上(这个岛似乎就是现在旅游榜上赫赫有名的大溪地,看了这本书我也想去了)。在这个岛上,他感到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灵魂家园,创作了不少作品,然而他即便饿死,也不卖这些作品,认为别人认为他作品的好不好,他的作品能卖多少钱,和“我有两便士的关系吗?”克兰最后得麻风病而死,死前他在自己的茅屋墙上画了一幅绝世佳作,但吩咐他在岛上的土著老婆在他死后把房子烧掉了,这幅画也跟着上了天堂。故事大概就是这样的,为什么刚才我说这本书表面上看主角是克兰,因为看完你会发现其实主角是“我”——故事里一个作家,一个碰巧和卡兰有交集的作家,故事虽然自始至终都是围绕克兰讲述的,但克兰很抽象,“我”却很实,几乎整本书都是“我”的观察、分析和推测。虽然“我”和克兰没有朝夕相处,但却根据“我”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凭着不善言辞的克兰的三言两语,靠想象、推测认定克兰的貌似离经叛道的行为下,内心里是什么来自灵魂的原始的巨大的力量在作用。所以这本书的主角其实是叙事者“我”,而这个“我”给人感觉又太过于真实,不仅仅是小说里杜撰的人,这就是作者自己似的。
如果你认为毛姆这本书旨在赞扬天才艺术家追求艺术追求美的精神,或者说歌颂艺术的魅力永恒,那么你总会对这个结论打个问号,这也是我刚看完书的武断结论。即便到现在,我也不敢肯定我思考的结论是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但是我想这并没有关系,因为一是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答案;二是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因为写读后感其实也是借作品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罢了。我的读后感连1毛钱都不值,虽然我花了很多心思和时间来写。引用这本书里的一段话:“我发现有那么多的书被写出来,有那么多的作者满怀希望地看着它们出版,可是等待着这些书的命运又是那么的惨淡。这些图书能有多少机会从浩如烟海的同类产品中崭露头角呢?哪怕确实脱颖而出了,也无非是各领风骚三五月而已。天知道作者要花费多少心血、承受多少苦难、绞尽多少脑汁,读者才能够得到几个小时的休憩,或者驱赶旅途的沉闷。如果我能根据书评作出判断,那么这里面有很多是言之有物的好书,作者在写作时付出了很多思考,有些甚至是穷毕生精力才写就的。由此我得到了这个教训:作家追求的回报应该是挥洒文字的快乐和传播思想的惬意,至于其他的,那就随便吧,别去在意赞美或诋毁、失败或成功。”
我觉得这本书的主题可以通过下面两段话简单做个结论:
第一段: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第二段:有句《圣经》上的话来到我嘴边,但我没有说出来,因为我知道神职人员认为俗人侵犯他们的领地是有点亵渎上帝的。我的叔叔亨利做过二十七年惠特斯特布尔的教区牧师,要是遇到这种情况,他往往会说,魔鬼总是随心所欲地引用经文。他记得从前一个先令就能买到十三只上等的牡蛎。
这两段话再加上书里大量的世俗的评论和被评论者的反应,我觉得毛姆写这么多文字,编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世人:我想怎么写作,我想怎么生活,和你们有两便士关系吗?闭上你们的嘴巴,简直俗不可耐!
如果对这个两便士的结论再做一些阐明,那就是:每个人都有独立的灵魂,每个灵魂都有自己独特的喜好和自由。但事实往往是多数人其实是不独立的,总是依附于别人,不仅如此,还喜欢干扰别人,绑架别人,最常见的是评价他人。到了现在也一样,你的身边从来都不缺叽叽喳喳评论的人。而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了解是很难的,是哪位先哲警醒世人:认识你自己!这说明人连自己都很难了解,更没可能完全了解他人了,书里克兰在离开他的家庭之前偷偷学了两年画,但他同床共枕的妻子一丁点都不知道。认识克兰的人都说他不可能出名(只有一两个人除外),但克兰就想画画,而且他根本就不是为别人而画,哪怕有个荷兰画家慧眼独具,特别崇拜他,他也完全不会感激他。他画画的动力就像是一个溺水的人必须要挣扎一样。他虽然很痛恨成为欲望的奴隶,然而画画这个欲望却不同于其他物质和肉体的欲望,这关乎精神上的,精神是高于物质的。大概毛姆一直被评论家指责批评,他实在是烦透了,但是他同时是个刻薄、坚强又自信的人,所以他希望借克兰的故事告诉那些批评他的人们:什么都不懂的人们,闭上你们的臭嘴!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_2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