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只知更鸟(纪念版)》读后感1700字
8月末就看完小说,从一个小女孩的角度看待小镇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目睹父亲为黑人辩护而承受尖锐指责,目睹无辜的汤姆被白人败类诬告成功、被判有罪,故事是沉重的,但是叙述温暖又有趣。昨晚又看了一遍电影,芬奇先生跟我想象的一样,好多场景都会心一笑~推荐先看小说再看电影,电影的主线突出、非常紧凑,但删去了很多细节,可能会影响理解。
Part1.成文的法律 vs. 心中的审判故事发生在美国三年大萧条期间的一个南方小镇,小女孩觉得它“是个老镇,死气沉沉”。老镇,自然遗留着种种旧时的规则,人们根据这些不成文的规定鄙视不符合自己审美的人(例如不想穿裙子的斯科特),甚至以实际行动审判那些\\出格\\的人,被禁足在家中不见天日的怪人拉德利、娶了黑人为妻子而被大家排斥的道儿福斯、亲吻了黑人汤姆而被父亲毒打并作伪证的梅埃拉尤厄尔...可是小镇中的人真的有权进行这种审判吗?我想,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道德标准赞扬或者鄙视他们,但却无权进行审判,无权干涉别人的生活,无权剥夺他人的自由甚至生命,即使你认为社会赋予了你此类特权。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分道扬镳就好。
我不知道,可是他们做了。他们以前做过,今天又做了,他们将来还会再做,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好像只有孩子在哭泣。晚安。
法律则是由许许多多规则组成的规范每个人行为的体系,并且是强制执行的。不过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法律体系。第一次看到陪审团制度的时候还挺惊奇的,有利有弊吧,但在这本书的故事里面显然是弊大于利,人们的偏见、种族歧视取代了理性和思考。可是如果法律让你失望了呢?当无辜的汤姆被判定为有罪时,阿利克斯和汤姆的家人坚定的要求继续上诉,还是想在法律的体系之内还汤姆的公道,但是汤姆罗宾逊已经放弃了,也许他没有勇气再经受一次宣判,也许他厌倦了将自己的命运交给法律。
Part2. 勇敢与理解阿利克斯是一个勇敢的人,也是一个言传身教的伟大父亲。他对杰姆说出了这番话,既是对杜博斯太太的高度赞扬,也是对自己要为汤姆辩护的坚定宣言:“我想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而不要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手握枪支就是勇敢。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
很多人为了避免惨烈收场而拒绝开始,我觉得不能说他们不够勇敢,这只是面对人生所做的选择。要坚持自己心中的那个“对”的东西是很有挑战的,对我来讲这也是一个很难的抉择,但还是决定去做并一步一步推进,倒不是有多崇高的理想和抱负,只是不希望自己悔恨当初、不想对不住当下的黄金岁月,首先人得要和自己过得去。我蛮喜欢书中对“优秀的人”的诠释:“在我的印象里,优秀的人就是指那些根据自己的见识尽力而为的人”
若没有设身处地,就不要信口开河,并且要谨慎地做判断,对他人保有尊重和理解,多一些观察和思考,多一些耐心和包容。真正的理解了他人,才能领会“让步”的艺术。
Part3. 知更鸟最后终于来到了本书《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核心,什么是知更鸟。其实这翻译有一些小小的问题, Mockingbird俗名反舌鸟或模仿鸟;简体中文版本“知更鸟”(Robin)实为误译,但杀死一只反舌鸟...听起来很不动听啊hhhh 所以后文还是用知更鸟。
“知更鸟只唱歌给我们听,什么坏事也不做。它们不吃人们园子里的花果蔬菜,不在玉米仓里做窝,它们只是衷心地为我们唱歌。这就是为什么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就是一桩罪恶。”
这本书里面最显而易见的知更鸟就是汤姆·罗宾逊和拉德利了,不幸的汤姆被判有罪并因为逃跑而被枪杀,让人倍感沉重,但作者在最后也留了一丝希望:人们会自发地保护知更鸟,保护善良无辜的怪人拉德利免受审判。泰特先生和阿利克斯都明白,是竭尽全力去组织犯罪的拉德利杀死了鲍伯尤厄尔,但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在保护拉德利并达成了共识。
最后,这本书出了续篇《Go Set a Watchman》,依旧火爆。看到介绍说前半部分比较无聊,都是斯科特返乡的遭遇和会议,但后半部分阿利克斯反转,不再是《杀死一只知更鸟》那个完美伟大的父亲,在斯科特眼中从神变成魔鬼又变成人。比较期待阿利克斯的反转,有时间找来读一下,可惜微信读书还没上架。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杀死一只知更鸟(纪念版)》读后感_1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