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读后感_4000字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读后感4000字

恰好最近专注于英语,于是想结合英语学习谈谈刻意练习的原则和阶段。

一、原则

埃里克森认为:刻意练习是指在明确的目标下,通过重复和专注的精细化活动,不断地提高自己现有表现的练习。

作者认为刻意练习包含了四要素

1目标,2反馈(反思自己的反思,元认知),3专注 4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1,目标

可能大家都会有感觉,自己英语能力最高的时候,一般都是高考或者考研的时候。所以,想要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设立一个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起点。确定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意义在于迫使练习出效果。

而刻意练习提倡的目标是小目标,可量化的目标。比如,今天记二十个单词,听条新闻就比这个学期我要学好英语,要可实施得多。

2,反馈

我以前在学习声乐的时候,老师每次指导完后都要带我去音响设备去唱。因为我们在清唱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听到自己的声音的。这其实就是让我们获得反馈,清楚自己目前的水平。类似于认知心理学中元认知的概念,清楚现实水平与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而反馈的价值就是让我们获得可靠的现实水平。

而反馈又可分为主观反馈和客观反馈。主观反馈就是我们的老师或者教练对我们的指导,他们积累了大量的领域经验,知道一个学习者容易犯什么错,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走出误区。

但是更多时候,我们接触的领域没有老师,或者,没有条件去请老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客观反馈,比如说古人学习书法,就是去临摹书法大家的作品。

我在考研的时候听王江涛讲作文,默写仿写。其中,仿写就是一种反馈。对着中文,翻译成英文,然后再看看我们写的英语跟范文的区别在哪,时态错了?主谓搭配不一致了?还是词伙积累不够?再这样的不断对比和纠正中取得进步。

3.专注

古典在《跃迁》中提到,专注是高手的护城河。对弱者来说,专注是最好的进攻策略,对强者来说,专注是最好的防守策略。

而要做到专注的第一步就是:做减法。

想象一个聪明人,精力是别人的两倍,智商是别人的三倍。但一旦这个人分兵三个目标,他就马上会在这3个领域被3个综合能力不如他的选手击败。

这就是聪明人最大的诅咒——贪婪而不专注。

古典认为,越是聪明的人,眼界越开阔,机会越多,一做就小有所成,就越觉得自己厉害,所以越不专注。最后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让我们想起了曾经跟朋友探讨过的一个问题。

我问:你有没有发现那些长得好看的人虽然颇受周围人喜欢,做事也顺风顺水但是却很难在很多领域,比如说学术上有所成就?

他回:因为美的人的总是被生活邀请。

我忍俊不禁,一方面赞叹他回答的巧妙,一方面也颇受启发,明白了“做减法”的专注是多么的重要。

三流高手靠努力,二流高手靠技艺,一流高手靠专注。

这便是我们古人说的“守拙”。

4.走出舒适圈

我第一次接触舒适圈这个概念是在大一刷知乎的时候。

提问:如何让自己拥有精彩的生活?

回答:always stay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永远不要呆在你的舒适圈)。

维果茨基提出过“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缩小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的过程,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的距离就叫做最近发展区,而当你到达潜在水平以后,新的最近发展区又会产生。学习就是不断缩小最近发展区和创造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他还提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好的学习就像摘桃子,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而这个“跳一跳”其实就是走出舒适圈的意思。

拿学习英语举例,我们虽然学习了十多年英语,但是很多人依然还停留在哑巴英语的阶段,只能读得懂,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却很差。很大原因就是我们习惯了输入,呆在我们的舒适区内,不愿走出我们的舒适区,去提高表达能力。

这其实非常困难,因为离开舒适区需要我们去面对不确定的环境,要面对大几率的失败,需要我们消耗大量的精力,风险是明显的,收益却不明显。这很容易让我们自卑,让我们恐惧,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上走出舒适圈是反人性的。所以,我常说一切的管理不过是人性的管理。

我一直讲话带柳州口音,但也不愿意去学习标准普通话,因为每一次当我想把翘舌音发好,把后鼻音发准都会有一种装腔作势的感觉,有时候甚至会遭到周围人的嘲笑。有一次我跟黎叔谈到了这个问题,他回我说“很多人都是这样,为了不遭到别人的嘲笑,宁愿一辈子放弃进步”,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收益颇多。

所以,想要取得卓越必须不断地提醒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地挑战自己现有水平,有时甚至会遭遇嘲笑,或是来自自己,或是来自他人。

乔布斯那句话是最好的提醒: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二、阶段

埃里克森在《刻意练习》中还提到两个重要概念:心理表征(可简单理解为,对世界的模块化认识,通过头脑进行复杂地推演)和信息组块(构成心理表征的要素,为心理表征提供重要的支持)

刻意练习地过程就是,强化心理表征,构建大量心理组块的过程。而刻意练习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从新手到熟手,和从熟手到高手两个阶段。

(一)新手到熟手

这一阶段要做的就是将一个要学习的总体知识分解成不同类型,不同难度梯度的子模块,然后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也就是分解组块,然后学习组块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埃里克森提出了四个刻意练习的建议:

1优秀范例制造反馈

前面提到在很多时候,我们接触的领域没有老师,或者没有条件去请老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客观反馈,比如说古人学习书法,就是去临摹书法大家的作品。

2改造学习素材

信息时代其实最不缺的就是学习的素材,但很多素材并不是拿来就可以用。当输入多个信息时,容易让我们无法专注。因此并不是学习的信息越多越好,通过删减学习材料,改造学习信息,会让效果更好。

比如很多人想看电影学美剧,刚开始时踌躇满志,但渐渐地因为难度过大,往往听得一头雾水,最后反而丧失掉兴趣和动力。当学习材料不适合的时候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改造,比如我们第一步可以取消字母,将一集切分成若干部分,然后第一遍裸听,第二遍加字幕回头检验,看看自己听的与实际的差在哪,是单词没有辨析出来,还是语境没有理解。然后反复地去重复这几步。这样改造去改造,才能使学习素材最适合个人。

并不是材料越高大上,难度越大越好。多则惑,少则得。

3.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一个3F原则,即 feedback(反馈) focus(专注) fixate(修正)。

(二)熟手到高手

如果从新手到熟手是一个分解的过程,那么从熟手到高手就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当我们从新手到熟手,积累了大量心理组块,建构了大量的心理表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整合这些信息,使之与外界灵活地进行互动。在这个阶段,作者又提出了三个建议。

1仿真练习

学习是建构的过程,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而仿真练习就是对环境最大的模拟。比如说当我们听说读写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么下一步应该是出国,或者找外国朋友或学英语的朋友进行实战交流。我们的大脑不是用来上课的,而是用来适应环境,因此只有在真实环境中,我们才能最有效率地建构知识。

还是那句话“没有用的就是没有用的”,想要成为高手,必须经过仿真训练,亦或者直接投入实战。

2拓宽素材多样性,宁缺毋滥

结合前面的实战模拟来讲,因为真实环境其实是非常不稳定并且很难预测的。拓宽素材的多样性实际上就是为了使学习更像实战。

比如听力练习,我提倡的原则是“宁滥勿缺”,高考,四级,六级,雅思,托福都可以拿来训练听力。提高听力在不同语境的适应能力。

阅读也是,当我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科学,哲学,人文,娱乐都可以广泛涉猎。初级的英语学习是学单词学语法,高级的英语学习是学内容。

3建立高手交流小圈子。

刻意练习是个孤独的追求,因为愿意长期做这件事的人太少了。但是如果你能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有很高的自我追求的人,互相勉励,互相启发。

我在进入beck乐队之前玩了很久的吉他,但是真正技术上,和对音乐的理解上取得突破是有幸进入了乐队。通过团队的配合,彼此间的交流学习,同时队长张竟哥哥,还有主唱潘文清姐姐带我去接触了南宁很多一流的乐队和音乐人,这对我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启发和激励作用。所以同样是玩乐器,圈外和圈内真是完全不同的风景。

古来高手皆寂寞。单打独斗固然能成为英雄,但成就不了事业,所以要突破自己封闭的圈子,主动地找高手交流,构建交流的圈子。

《道德经》有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后来无意间读到这句话的英文版也颇有意思:knowledge is information,wisdom is transformation。

我将从新手到熟手的阶段概括为“做加法”,就是不断获取information的过程

而从熟手到新手的阶段可概括为“做减法”,化繁为简便是transformation的过程

三、总结:

早期的心理学家认为遗传和基因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为后天的学习对人的成功有重要影响。大脑中的神经元解构仍有很大的可塑性。

本书从不断精进的角度解释了高手成功的原因,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部分解释了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为我们个人精进之路提供方法论。

方法论之所以重要,因为他总结出了高效行事的一般规律。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是因为规律是有限的,而英雄们不过是同时发现了这些规律罢了。这世界上聪明人大抵是相同的,傻子们却各有各的傻法。所以学习方法论,其实就是靠近聪明人比较可靠的方法。

但是刻意练习并不能完全解释一个人成才的所有问题。

一个人的成功,我仍然倾向用“道、法、术”三个层面去理解,而刻意练习给了我们“法”的层面非常有价值的理解。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被拖延症,缺乏专注力,碎片化思考等问题困扰着,刻意练习的边都还没碰到。

但是,如果一个人已经开始努力,他就必须要学习方法论。这个时代最大的公平其实是教育公平,学习资源随手可得,而如何从这些素材中找到学习的方法就成为了致胜的关键。

最后,祝福你我进化成更好的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读后感_4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