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后感900字
这本书还比较贵,因此是先看了评论再开始读的,一边倒的超高评价不经意间抬高了对它期待值,导致这读书体验不说差吧也绝对算不上好了。
首先,我个人在沟通中的问题是我拒绝沟通,打心底里拒绝沟通,觉得与人交流还不如独处来得有趣,我认为这也算是暴力沟通的一种,冷暴力嘛,所以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得到某种启发,但是并没有找到相应的解答,这是失望之一。
其次,我是“人性本恶”派的,书中有些观念不敢苟同。就拿刚读完的最后一章来说吧,“给饥饿的人食物,给患病的人医药”,我相信那些得到食物和医药的人更多的会因此变得懒惰而非出于感激之情加倍努力生活。如果需求是通过别人的善意而不是自己的努力得到满足的,那人类千百年来建立社会秩序岂不是全乱套了。
再来,马歇尔书中所讲到了案例,大多数都是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办法解决了一些由于双方情感或者需求没有表达到位产生的矛盾,通俗的来讲就是化解误会。能够使用非暴力沟通的前提,是双方都是基于爱,希望体会对方也希望对方能够体会自己的感受。这种沟通方式比较适合在教育场合使用或者解决家庭矛盾。并不是说它的应用范围有局限性,只是非暴力沟通的形式决定了它所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去了解一个人的感受和需求,而现在的人都太浮躁,除了最亲近的人,谁愿意去花上几小时的时间去耐着性子和他谈话呢。马歇尔可能是由于职业性质养成了习惯,所以会因为在公共场合听到一句诋毁犹太人的话而感到痛苦,选择去了解对方内心的想法,并请求对方改变自己的行为,而碰到这种情况,我相信大多数人是跟我一样,选择更为简单粗暴的“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法”来解决的。
讲了这么多异议,也不否定确实从这本书里收获到了很多。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感受和评价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也确实像马歇尔所说的羞于提出个人需求,错以为委婉是种更聪明的表达方式,却忘了沟通的目的是准确的传达信息。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要抛开主观判断去理解对方内心的需求。因此非常感谢马歇尔能够把这种沟通方式分享给我们。今后的生活中,我或许不会用到“你看起来很…是因为你想…对吗”这样的句式,但是会牢记“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四个沟通要素。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