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姥姥语录》读后感_2600字

《姥姥语录》读后感2600字

《浅谈“姥姥语录”书中的几幅插画》

倪萍的《姥姥语录》这本书,我也是刚刚因其他读者书评而随大溜进来,这一进啊,就像个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似的,简直不敢相信我自己的眼睛,是否又看错了。

因为,我刚进“微信读书”的那天,给一本书名叫《鲁班的诅咒》,仅仅一个“鲁班”,我恰恰看为“鲁迅”,哈。。。于是,拉起来对鲁迅噼里啪啦说了一通。文字发出后,立刻发现不对劲,是鲁班,我立刻附加一句:不好意思,给鲁班看为鲁迅了。但是,依然被几个读者抓住不放:【噼里啪啦说了一通,说的都是是什么啊。朋友,下次评论起码要看一下书吧,这是对本书和作者最起码的尊重,连写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在这乱评一通,真是搞不清是你是想干嘛】。

哈。。好在,我整个文字写的也很清楚,是针对鲁迅,不是针对鲁班,更不是针对作者。所以,只能说抓住不放的她们,还真的神经质了。抓住个JJ当马骑了。

因为,我都亊先声明过“看错书名”。其实,与网络上舞文弄墨的女人,有观点上的异议,通常可用两个方式:一,满足她们的虚荣心,给足她们的面子;二、她渣,你要比她们还要渣!要据理力争的往死里整!当然,我喜欢用第二个方案。通常网络上舞文弄墨,喜欢斗的女人,嘴巴往往都是茅坑里的石头又硬又臭,不仅仅多是“半瓶摇”的人,还都是老戏骨的渣女。对这样的女人,一点不要心软。因为,亊实上,女人有权有势,狂起来,比男人要强很多倍。渣起来,十个“渣男”胡兰成在她们面前也无地自容。

而今天,走进倪萍的《姥姥语录》书里,见书中那些插画的落款都是倪萍,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怕犯之前给“鲁班”误看为“鲁迅”的那个错误,于是,又打开百度,求得一个验证,结论,确实是倪所画。倪萍还真的会书会画。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她的书画作品。

别人第一次听说倪萍会书画也可理解,我第一次知道,就很难理解了。难道仅是倪萍画的是国画,我是油画,就应该这么的闭塞?而艺术是相通的。我也是一位文化工作者,所以我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吧。理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啊。

倪萍的画作水平,大于她的书法。《姥姥语录》书中几幅水墨“小品”插画,真的有大家风范,还甚有齐白石那个味。画面上的落款书法,也高于她的独立书法作品,写的真很有味。

难怪,2011年,倪萍的画作《韵》拍出118万元高价,则引发一片争议。这个争议,我没有看到,《韵》的作品我也没看到。

但是,所谓的争议,无非同行是怨家原因吧。于是,很多画国画的自称大师的她们,固然对倪萍的画能拍出这个价很难接受。

当然,拍出这个价位和倪萍职业背景也有直接的关系,这就是名人效应。如果蒋介石也能画出一手这样的作品,即便他再是反动派,但对于一个政治历史人物来说,甭说他的书画作品了,即便手稿也能在大陆这个社会主义国家里拍卖出个好价钱。识货的依然是识货人。不识货的,就像那些大骂胡兰成的女人一样,也就那么个层次。

倪萍,国画标志性的“红灯笼”(倪萍的画),既很有灵气(巧),也很有“拙”味。

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书画中的这个“拙”?

首先我要说是,这里的“拙”,不能与我们常说的“拙劣”或丑陋相混。

通俗的说,“拙”的表现方法与原则,就是质朴。常言称为朴拙,就是本色,不加修饰。就是简单朴素与自然的风格与色调。以此表现原始、质朴、天真与天然的特性。巧的表现方法与原则,就是巧饰。常说的巧妙或奇妙,就是装饰化和夸张化。就是精细、精巧、机巧与技巧,以此表现灵性与技巧性。

质朴与巧饰,这两种风格与色调都是重要的审美要素,而且是在比较中共同存在的。拙中寓巧,巧中寓拙,或寓拙寓巧,才能相得益彰。如果一味求拙,拒绝巧饰,拙而又拙,只能是走向原始、粗糙、简单化和低级化。一味求拙不属于艺术。一味求巧也不属于艺术。如果一味求巧,巧而又巧,过分装饰化,就会走向繁冗、累赘化,只能是导致虚假怪诞。

拙,具有原始性,但有格局。拙有天然之美与质朴之美。天然之美与朴素之美根本不需要装饰。有时天然之美胜人工,是人工永远不能达到的。

我一直视为“一味求美,是书画永远的追求,但一味求巧,则是艺术上的片面性”。亊实上对于书画的求美反而具有破坏性,是书画的毒药,这是一个亊实。

倪萍,她笔下的“灯笼”,我为什么称为“标志性”?因为,灯笼在她整个画作中,给我的感觉最具有一种民族特色情怀。她既巧妙的抓住了灯笼真实性的几个特点,又结合自己对艺术真谛的解读,笔墨也“拙”到位了。“拙”而不糙“,“巧”而不作,尽管,一个灯笼在她的笔下也就这么几笔,但正是她笔下那个“飞白”,透出画面上的灵气。她是实实在在的画灯笼,灯笼也就自然的形成了她画面上特有的个性,再加上画面上一排落款的小字书法,与灯笼相得益彰。

如果,她一再追求完美,将“真实”的灯笼完美的再现在她的笔下,那么,也必然的会失去了艺术性的真谛了。

什么叫艺术?我的理解,经过人的大脑出来的,在原有的“真实”基础上,再用你的各种优质思想而演化成一种对美、思想、境界的术语,这个术语所呈现出来的就是艺术。艺术又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而一味的求拙,那是“画家”们在“装神弄鬼”;一味求巧,那是画家们如同在玩文字游戏一样。。。。

巧,有修饰与夸张之美,可以弥补天然形成的某些缺点。但也有人工不当的虚假化,导致画蛇添足,或狗尾续貂,反而会出丑。常说的弄巧成拙,就是拙劣出丑。

倪萍说:“画画对我来说就是由衷的热爱和喜欢,是一种业余爱好,这样反而没有压力,没有限制,可以无拘无束地按照心中所想去画”。我认为,她有这样的心态反而能画出好画来,之所以,从倪萍这些小品来看,仅凭绘画上,她肚子里的货还真的不少。花鸟鱼虫驴,在她的笔下,可谓笔墨味到位了。从而也看出这些作品对她来说也是随手就来的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见她的艺术修养了。哦,我又忘了,倪萍正是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

当然,她的《姥姥语录》这本书更会像她那个标志性的灯笼,那样的朴质,我也更会走进她那朴质的文字,感受下她的“姥姥语录”。因为,老人的话,往往都是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的一个最真实的积累。语录,又是人的一生中平常话语的“精华”。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姥姥语录》读后感_26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