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_1700字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1700字

自然界有一种动物叫灰犀牛,它体型笨重,行动迟缓,平日里很是温和,人畜无害的样子,可一旦发起脾气来,就会失足狂奔,给人类带来致命伤害。后来米歇尔•渥克把它形象引用到金融界,用来形容那些大概率存在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在阅读中我们也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花了很多精力,投入很多时间去看书,却没记住任何内容,每天接受好多信息,书到用时依然恨少,久而久之,你看着自己付出那么多收获那么少开始焦虑、自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智商欠费,这也是典型的“灰犀牛”事件。如何赶跑你阅读时遇到的这只“灰犀牛”呢?与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写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相遇,让我找到了答案。
日本作家奥野宣之被人称为“笔记本作家”,是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发挥到极致的人,他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对阅读中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五个环节分别做了细致讲解。
一、选书。不知道你是否如我一样喜欢到书店闲逛,看见一本书封面漂亮,买;翻开一页书有句话喜欢,买。网上浏览看到大家都在讨论某本书,买。囤下了好多书,翻两页发现并不喜欢束之高阁的举不胜举。怎么扼制这种情况发展呢?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奥野宣之说只有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列出反应自己真正需求的购书书单。建立一个一元化随想笔记本,将日常生活中与书籍相关的东西都记录下来,记录下你想读的和你需要读的做一张购书清单,清单中最好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拿着这样的清单去购书将大大节省你的选书时间,同时有效避免了你与不喜欢不需要的书邂逅。
二、购书。作者更青睐实体店购书,购书的场景将加深你对书籍的印象,同时记录让你的购书更有回音感。我曾在北京站站内书店购买一本《平生欢》,然后一夜车程之中读完,至今回忆第一次坐夜车就想起这本书。
三、读书。读书分三步:通读、重读、做标记。第一遍通读,将对你有用和你感兴趣的那一页折角,第二遍重读折角页,依然觉得它有价值折下另一角,由此第三遍巧用各种标记细细研读你留下的这些页。例如:以直线绘一般重要,曲线标记下很重要。
四、记录。很重要的一步,也是很多人不能坚持的一步。这位“笔记达人”向我们详细分享了他是如何利用笔记将读书变成精神财富。让我印象深刻深受启发的有两种。第一种,“葱鲔火锅式”笔记法,个人体验之后感觉非常实用,简单来讲这是一种摘抄加评论的记录方法。将你感受颇深的段落抄写进笔记,这是对原文加深印象的动作,也是帮助你“搭上思想的便车”。需要的注意的是摘抄不是一拿到书开始读便开始,而是在重读之后,是在对全书有了一定整体感受,对你认为重要的段落摘抄。这样的摘抄才能让你产生不一样的思想碰撞,写下深刻的感受。关于评论部分我们通常总认为成形的东西才可下笔,其实就像小孩子学走路,急不得,我们可以从一句话开始,哪怕只有一句“这里很棒”也是一个美好的开始,下次看笔记时你便会思考我为什么写下这句话,书里讲了什么。就像作者讲的:想拿起笔来写写,说不定就有惊喜等着你。第二种笔记法便是“剪报式”,书腰、信息卡片、书签等等都可以贴到笔记中,帮你加深对书的印象,甚至书中的内容你也可以复印下来贴在笔记本里,这种贴出来的笔记,视觉效果可能比纯记录式更具冲击力,你喜欢的字体、排版、布局等原封不动的戴在笔记里,看着就是一种视觉盛宴。
五、活用。又到12月了,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一年读了多少本书,你还记得多少内容?笔记我们做完了,只是走完了读书之旅的二分之一,接下来的路我们需要重读笔记,磨练出自己的想法。读完笔记将你的思考写成书评,这是阅读之后的素材输出,这一阶段,信息反刍,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必然更加深刻,在对笔记的重温中我们拥有了更多自己的思考,在思考中我们将摘取不同果实,可以是指导我们生活的方法论,可以是不同人生的感悟,也可以是一些技巧等等。
阅读只是过一遍眼睛的话是挥霍时间和精力,让你沉迷于自以为是的充实中而慢慢变得焦虑,书读了很多,长进却没看到,你身旁那只阅读“灰犀牛”已经蠢蠢欲动,从今天起,扼制住它,换一种读书方法,希望我们都在阅读中收获满满,最终腹有诗书气自华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_17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