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自孙文缔造共和肇始,下逮蔡锷护国运动兴起,袁世凯当国之年,国可谓不兴,民可谓不幸。民国开国前后,垂帘听政而无术支配的隆裕太后,拥一对寡妇孤儿入承大统的摄政王载沣,帝制回头泡沫王朝的悲剧人物袁世凯,建国蓝图的最高当国者孙中山,有野心也有理论基础的组织家宋教仁,有将无兵的光杆司令黄兴,从美国吹来帝制东风的宪法顾问古德诺,始共和终帝制而误袁氏的杨度,自我贴金或他人捧场为帝制派的“六君子”,国人眼里的大草包袁克定,以一篇文章闹垮一个洪宪王朝的梁启超,泡沫战争里的蔡锷……孙文总统的就职典礼,是这个新时代的开端。旧的帝制逐渐在历史的海洋中,缓缓沉没;新的民主政治在眼前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成长虽缓,终必有大盛之时。袁世凯如何在晚清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政府之间养敌自重以觊觎总统宝座,宋教仁刺杀案的历史谜团到底暗示了什么背景,孙中山的个性对他改造国民党以谋求革命有何影响,袁氏当国时期的内政外交如何复杂多变,筹安会“六君子”与袁氏政府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不该遗忘的古德诺教授的政治理念是什么。唐先生凭借其一贯的学者气节,不依风附草,不人云亦云,坚持论从史出,坚持言必有据。
「袁氏当国」读后感 心得体会
这本书写的是自孙文缔造民国始,到蔡锷发起护国运动期间社会各大集团精英之间发生的一些大事。最大的恐怕就是平衡孙中山和袁世凯的历史评价吧,孙中山也不是圣人,在某些方面也做了对国民不好的事情,还有对近代的资本主义代议制理解其实并不太深刻,许多行为体现的还是封建思想。反而袁世凯和宋教仁在很多方面更能适应资本主义这种制度。其次还有袁世凯任总统时民国面临的内忧外患,尤其是外患,就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尤以日俄为重。更说了民国时纵然有那么多危险,因为国家积贫积弱政府确无能为力,其中有段拿那时候和蒋介石在九一八发生后相对比,两政府同是因为国家积贫积弱只能任敌宰割。所以在看到作者援引蒋介石当时发的《告国民书》中的“可战而不战,以亡其国,政府之罪也;不可战而战,以亡其国,亦政府之罪也。” 时不禁泪如雨下。落后就要挨打,感恩这个美好的时代。后面就是袁世凯复辟的事,袁本人是又喜又惧的,却被大儿子袁克定和杨度蒙骗,袁克定每天给他送假报纸让他认为日本承认他称帝,在国际方面给他吃了颗定心丸;杨度则联合另外五个人组成筹安会为他在国内安排复辟事宜。在袁克定和杨度把历史推向复辟时袁世凯也曾踩过几次刹车,但是最终还是又喜又惧公开称帝了。称帝后被各路文人(梁启超)武将(蔡锷)声讨,闹剧也仅仅持续了83天。其他还有很多方面的事,在此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读者自己亲自阅读。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作为一本历史类书籍,确实能在很多单个的事件中找到普遍的真理。如制度初变时人们普遍认为民国不如大清好,但是百年后的今天二者孰优孰劣就不必多说了,只不过是社会巨变之初人民对新事物不能理解和接受。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袁氏当国」读后感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