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读后感1400字
初看《皮囊》这标题,以为会像是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那样,以批判的眼光抨击人性的丑陋;亦或是像李宗吾大师的《厚黑学》那样,以诙谐的语言揭露人性的另一面。然而病不是,《皮囊》由诸多小章节组成,各个章节独立成章,又因为都是作者的亲生经历而串联在一起。对于每一小章,作者似乎都想向读者传递着什么,却又不直接点出,让人自己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全书以低沉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而每个人物无不以悲剧式结尾,引人深思。
外婆:外婆看透了物化世界,也看淡了生死,“皮囊不是拿来伺候的,而是拿来用的”~也许在外婆心中,身体只是支撑我们思想和灵魂的载体,而思想和灵魂最终决定了我们究竟会活成什么样的人。
父亲:父亲身上有着一家之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也是在他中风之后坚持每天锻炼、坚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够重新站起的最大动力。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当父亲终于发现自己再也好不了时,他变得易怒、狂躁~残酷的事实终究摧垮了坚强的父亲,他把家庭责任的交接棒交给了“我”,而“我”却因为工作的关系常年在外奔波,直至父亲离世,这也成为了“我”一生最大的悔~
母亲:和天下大多数母亲一样,无私、伟大、任劳任怨~但在母亲的内心深处,却珍藏着一份对父亲可念不可说的爱情~因而哪怕父亲已经去世,哪怕老家的房子过一阵就要拆迁,母亲仍然坚持要将房子再翻修一遍,只因那是父亲生前的夙愿~
张美丽:张美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小镇上根深蒂固的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产生了激烈了冲突,张美丽成了两者碰撞的牺牲品,最后以死“谢罪”~本章的结尾村里的另外一人重走张美丽的老路,却赚得盆满钵满,让读者对张美丽更加同情~这是现实的无奈,也是时代的悲哀~
阿小:从阿小身上仿佛看到自己小时候的影子,对大城市有着由衷的向往,觉得城市里天一定更蓝、水一定更清、人一定更优秀,长大后才知道,那不过是自己想象中的天堂~当真正置身其中,回想起小时候的玩伴,回想起那一段段快乐的时光,这才发现,自从坐上时间这趟列车,离开的才是真正的却又永远回不去的天堂~
文展:作者将文展称呼为“天才”,这一点也不为过,文展有着远大的理想,小小年纪就制定了一系列锻炼自己能力的计划,每完成一个小目标,他就觉得离理想更近了一步~然而他太想当然了,现实之所以残酷就是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当他发现一直被人仰视的自己到了城市之后,不仅没有再被仰视,反而因为生理上的缺陷成为人人讥讽的对象时,巨大的心理落差彻底压垮了他,强烈的挫败感使他羞于见人~也许当他看到以前仰视过他的小伙伴时,脑海里浮现的不是仰视的眼神,而是讥讽、嘲笑~
厚朴:HOPE也许是本书中活得最为潇洒的角色,自由的思想让他恣意妄为,并把这当做青春最应该有的方式~可他终究不明白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我们终究要活在现实里,而不是想象中~“用想象喂大的那个过度膨胀的理想幻象”成为了HOPE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怪兽,一步步吞噬着他的人格、他的心智,在现实的催化作用下迅速走向消亡~
《皮囊》全书散而杂,每章小而精,读完全书,我问自己,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答案,但我想应该会有以下几点:
(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时间多陪陪父母吧;
(2)对于一个人来说,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重头再来的勇气;
(3)任何成功没有捷径,不要活在自己的想象里,脚踏实地才是最好的方式~
总之,《皮囊》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皮囊》读后感_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