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文化苦旅(新版)》读后感_1600字

《文化苦旅(新版)》读后感1600字

如果给我选择,我不会主动选择这本书。听着书名应该是艰涩和无趣的,文化太大而深,不论怎样讲述都不会有趣,“苦旅”更让我望而生畏,我们都要追求快乐,这两个字与我本意相反。

一个很信任的朋友强烈推荐,并说这是他看的到第一本奇书,在高中那么忙碌的时光中,废寝忘食阅读此书,这本书成为他改变的一个节点,生活开始有意义有色彩。觉得这个世界很大,很美,很有趣,觉得文字也可以这么有力量。

这是我看这本书的契机。以下为我的感想,文字干净简洁,流畅漂亮,而且又有对中华文化情感的爱和理解,浓厚的文化韵味。山水物象,大漠荒原,留下了作者的足迹,也留下了作者的思考,历史的沧桑、人性的思考、人生的真谛、文化的灵魂。莫高窟、宁古塔、乌台诗案…

不知道现实中余秋雨是怎样,但是这本书里看到的只有儒雅与才华。在他这里,世界很美,而整个世界全都是文化,有的消亡,有的生长,有的覆灭。文化充满生命力但又脆弱的不堪一击。对我来说,在他这里,“文化”不再空洞无趣,“苦旅”依然很苦,却从充满乐趣。

以外灰色部分为引文,其他为笔记

想起来小时候,搬个小凳子在院子里的树荫下捧着书读,偶尔抬头望天能听到蝉鸣,现在想起来很久远的事情了,但是这种画面感很强,很温暖,很怀念。小时候的太多记忆都已经模糊,但是偶尔看到一些画面,一些文字,一些片段会唤起尘封的记忆,好的、坏的、甜蜜的、痛苦的、感激的、怨恨的种种都有,是我太敏感还是每个人都是如此呢?

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果然世间万物,相生相克,阴阳并行。

匪徒都有点怕佛,不敢靠近。于是,多少年了,乡村夜间,只有匪灯和佛灯。一邪一正,一野一文,在进退交错、消长明灭。终于,匪灯渐黯,佛灯孤悬

书读得多了,每行一段路都仿佛是故地重游;
路行得多了,每读一本书都好像是久别重逢。

在读了很多很多书,经历了很多很多灾难之后,我终于蓦然醒悟,发现一切文化的终极基准,人间是非的最后衡定,还是要看山河大地。说准确一点,要看山河大地所能给予的生存许诺

经过唐山地震,他们突然明白人在自然面前多么无力。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真正结束中国“文革”灾难的,是唐山大地震。中国,突然窥得了人类生存的底线。

自然是基础,所有的政治问题都建立在生态平衡之上。

也就是说,一场天降的自然灾害,从根子上否决了人为的政治灾害。

道之道,

青城山是道教圣地,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大宗教。道教汲取了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把水作为教义的象征。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
软软的细沙,也不硌脚,也不让你磕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气力。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至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松,与它厮磨。
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我已看出了它的讥谑,于是亟亟地来试探下削的陡坡。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不能与它亲近。
在人类历史上,一切高度文明的城堡被攻克后,下场总是特别悲惨。 因为胜利者知道,城堡里边已经形成了一种远远高于自己的文明秩序。攻下来后,无法控制,无法融入,无法改造,除了毁灭,别无他途。

乌台诗案。

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行进。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
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

强烈推荐…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文化苦旅(新版)》读后感_16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