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先生的文集,他墨写出了草木山川、花鸟虫鱼的人味,写出了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温润的乡土味;以一颗从容豁达的心写出了世间的美好与灵动。他的笔尖下总是有着一连串的惊喜:清晨薄雾里带着露珠的洁白的缅桂花,明亮、丰满而使人丰满的昆明的雨,饱涨着花骨朵的木香,自得其乐的栀子花,巷子里卖杨梅的苗族女子柔柔的声音,联大那些令人难以忘却的师友,抑或是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抱膝闲看“活庄子”般的闹市闲民。汪曾祺先生一生都对生活投入真情,那水洗般的文字有种洗涤红尘世俗的力量,赋予了作品纯真的生命力。
「人间草木」读后感 心得体会
汪曾祺,文字朴实、思想睿智而冷幽默,生动深刻发人深省!我最初是在《南渡北归》中看到汪曾祺的名字,见到那瞬间,顿觉这名字很有舒适的意境。虽然书中的汪曾祺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略微提及,并不费笔墨。但是我记住了他。之后便入手一本《人间草木》,拉开了解汪曾祺的序幕。汪曾祺的语言很踏实。他说过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我想他大概是不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所以汪曾祺评价唐玄宗作《纪泰山铭》文辞华缛而空洞无物。汪曾祺擅长记叙生活中稀疏平常的事物。他的文章没办法给你带来文采华赡,辞藻堆砌的文字美,因为他总习惯于用平淡朴实的文字娓娓道来。难得的是与此同时,他又能做到以小见大,发人深省。比如他写过毫不起眼的苦瓜、土豆、葡萄。都能从中得出一个道理来。所以我很难想明白,辞藻华丽的王安忆,是缘何获得“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篇小说奖的?虽然她是凭借《向西,向西,向南》获得该奖的,而我还没读过该书,只读过她的《长恨歌》。关于写作,汪曾祺希望年轻人不要学他,甚至是不要“学”任何人。虽然汪曾祺的文字平实而生动,但是年轻人如果过早归于平淡。三四十岁就写得很淡,那么到了七十岁,怕是没什么好写了。(汪老说了,三四十岁还是年轻人呢,处于这个区间的大师兄很是开心)汪曾祺说:“我写作,强调真实,大都有过亲身感受,我不能靠材料写作。我只能写我所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人和事,或者如姜白石所说‘世间小儿女’”他的散文记的很多人事,都有指出哪一部小说拿来用作原型了。汪曾祺的落笔,除了朴素,其实还有很多睿智的冷幽默的。比如:七月间有些地方做盂兰会,几十个和尚,穿绣花袈裟,飞铙(就是把十多斤重的大铙钹飞起来),“犀牛望月”、“苏秦背剑”......这哪是念经,这是耍杂技。也许是地藏王菩萨爱看这个,但真正因此快乐起来的是人。“中国农村妇女自杀,过去多是投河、上吊,自从有了农药,喝农药的多,这比较省事。”“这个死掉的人升天是不是经过东岳大帝批准了,不知道。不过死者的家属要给道士一笔劳务费,是知道的。”除了他的朴实、幽默,大师兄喜欢汪曾祺,还缘于他教会了我一个词语:头茶。头茶是以豇豆、红枣、年糕、汤圆为食材,煮在一起吃的,放点糖,滋味曼妙。大师兄这边从小到大的风俗是正月初一、正月十四是吃头茶的。吃了这么多年,我只知道方言怎么说,一直没明白这个特色食物,如何用文字表达。若是有缘,读一本书,是可以隔着时空,与作者交流。这是真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间草木」读后感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