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作者:苏珊·福沃德博士 克雷格·巴克

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经典著作《中毒的父母》重新编辑,再度面世!告诉你如何打破原生家庭的束缚,治愈父母给你的伤害,扭转不良的生活状态。长期雄踞《纽约时报》图书排行榜榜首,全美销量超200万册!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呼呼呼,微读老是闪退,又不见了。

昨晚很幸运地遇见一部很有意义的电影《只有爱能让我生存(别名:活着就是爱)》,尽管还没遇见那个人,也不知爱是什么,看了女主的行为,我想她也是害怕黑暗的。很多情况下都能看到犯神经的自己,都被自己理智地压制下去了,也许很多人都这样,看了那么多评论,太让我悲伤了,因为,太多人悲伤了,他们却只能在书中拼命寻找解救自己的办法。我想,生活中,应该再温柔点,也许,那个不经意的关心恰好是她坚持下去的短暂借口。遇到诸事不顺,真是太糟糕了,她不过想工作,好吧,我承认她有点脆弱。她却是勇敢的,真的,她做她自己。里面没有描写她的过去,但我体会到,抑郁的人总是太过善良,她们总是选择伤害自己。嗯,又跑偏了。这些题外话我自个有空再拿个笔记记记。

一路翻到后面,中间间断翻看别的书,呃,今天终于看完了,十四多个小时,太让我惊讶了。刚好,也许刚好,在我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冲动的蠢事,我把自己关进房间,那时候跟粑粑的吵架,就是文中所说的对峙吧,吵完边哭着看这书,真够讽刺的。然而这些蠢事,在某一刻看清了自己,以及周围的处境,甚至从出生到现在,为什么就是那个胆小的孩子,是的,我的跳槽,不过也是怕“被别人看穿”而逃跑罢了。花了五年的时间,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是可喜可贺。事情已经过去好久了,这本书也是从去年开始读的吧,我也不记得了。

最近又重新看了《岁月的童话》,很喜欢这部电影,其实我也不爱看电影,都觉得太费时间了。可一旦看上,就可以熬到凌晨五点多,这个坏毛病有时候总是犯上,也不是因为剧情多好看,就是想把它看完,我也知道不好。一些性格的生成,离不开家庭,学校,我又重新走了一遍,这条孤独永无止境的路,我依然抹灭不掉那个充满灰色空洞的夏夜,就像世界末日一样,我会选择安静地躺在床上离去,去历经比现实更恐惧的东西。麻麻就在几天前问我:“当时她不在的日子里,家里怎么样?”我也不再努力去想我根本就记不得的事情,她可能忘了,我当时不过只是一个三四岁的孩子。

总之,这本书,还是更多的书,都说读书无用论,但我看到读与不读的区别。读书让我越来越宽容,越来越尊重别人,但不代表原谅与肆无忌惮的欺侮。大概就是这样吧。

嘻嘻,糟糕的日子会过去的,请您再坚持一下下,就一下下。它就过去了,变成一份美好的礼物。有人说,哭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抑郁,一种是坚强。不过,我还是想看你们发自内心的笑容。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原生家庭》之前有听过这个词。由于接触的不多,也没有被触动的点,所以没完全去理解这个词汇。今天听这本书时,樊老师一开始就做了个说明,引起了我的注意。还特地去百度了这个词「指未婚前的儿女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家庭。儿女成婚后组成的新家庭则叫新生家庭。」

樊老师说英文名叫《有毒的父母》。其实两个书名都不对,一个过于客观笼统了,一个过于负面偏激了,其实如老师说的“问题的父母”更为贴切些。

确实,每个成人的心理,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这些影响也会伴随我们的一生。好的,会变得更好;坏的,也会变得更坏。

当然,这种规律也不是不能打破的。只要你有性或觉知道,只要你想改变与力求追逐更好的,我们都统统可通过学习来成长获得。

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父母的行为举止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及其一生。父母是一个最应该学习的“职业”,又是从未有机构培训的“职业”,也是没人敢开设培训的“职业”,所以一切全靠身为父母们的自学。

书中点出了有毒问题的父母行为及这些毒问题带来的成长问题及其如何自我疗愈成长。这是一本很值得每一位身为父母及成人成长的自检书。

尾声的那段话特别好,分享给大家一起共勉「你可以继续像个孩子似的幼稚和无助,等待父母给你发放成人许可证。但实际上,决定权在你自己手里,而不是由他们来掌握。当你真正地放弃斗争时,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也会顺利起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