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英国畅销书top1,超越《达·芬奇密码》《追风筝的人》《哈利·波特6》,令整个欧洲都潸然泪下的生死悲欢。多年来,阿丽克西斯发觉母亲总是过分守护着自己的过去,不仅掩埋了自己的根,还把上面的泥土踩得结结实实。阿丽克西斯决定打开母亲尘封的过去。她来到爱琴海的布拉卡,登上一座叫斯皮纳龙格的荒凉小岛。这是一处禁地,一处令布拉卡、爱琴海,甚至整个欧洲都谈虎色变的禁地,更是母亲的禁地。禁地打开,一个融合爱恨纠葛的凄凉故事怆然铺展,一曲令整个欧洲潸然泪下的生死悲欢徐徐打开……
「岛」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你想找到怎样的另一半?这本书在通过主人公阿丽克西斯寻找“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的经历铺开了她这一家几代人的历史画卷。一天表姐饶有兴趣地问我,你想娶一个很漂亮但不会做家务的女人作为妻子,还是想娶一个长得很丑但很会照顾你的女人作为妻子?这个问题我开玩笑地回答:找个漂亮的而且会做家务的女人做妻子。表姐答到:“你发什么白日梦,世界上哪有这么完美的人。”我也反问她:那你认为你是前者,还是后者呢?姐害羞地回答:我长得一般。表姐以她独特的眼光告诉我,这么多年来他看透了东部的传统家庭分工情况,男人不做家务,女人天天做家务。西部的传统家庭则不一样,男女都做家务(姐夫就是西部的十好男人,拖地、洗衣服、帮孩子换尿裤样样都做。而且会赚钱)。说来好像确实如此,但不能对号入座,毕竟我是东部的,也愿意做家务的。在新一代的家庭里,男女平等是不争的事实,男人女人都应该为这个家做点事情,不一定男人出去挣钱就比女人累,女人还要边工作边照顾小孩。孩子应不应该做家务?很多独生子女的家庭(就算不是独生子女家庭)都不让小孩做家务的。我妈也不让我做家务,每当我要帮忙,她总是找理由支开我(还好我看透了,还是做一会再走)。我认为孩子是从小就应该培养做家务的习惯,从小就要培养家庭意识和责任意识。劳动能让一个人成长得更快,这也是人类进化史上的真理。那天生丽质的小孩应不应该做家务呢?我常听到“女孩富养”这个词。漂亮的女孩子嫁一个好老公,就好了,做什么家务呢。但是不是每个漂亮的女孩子命水都这么好的;况且嫁入豪门,不会做家务还是容易被嫌弃的(当然了新一代的家庭不一定这样),最重要的还不是会不会做家务的本身,而是不会做家务会缺少了培养很多好的品质的机会,如朴实,勤劳,坚强,责任感等。《岛》中写的安娜长得漂亮,而且加入豪门,但她从小从来不做家务,每天只会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幻想如何逃离生活这个贫苦村庄。但玛丽亚从小会帮父母做家务,就算生活再如何苦难,仍然保持那份坚韧,以及对生活的热爱。那是不是长得丑的女人才会做家务,长得漂亮的女人就不做家务呢? 答案肯定不是这样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前面总在谈女人被男人选,那男人就不被女人选吗? 可能对男人的考验更加残酷。有人说三无人员注定过双11。我只想说:趁着年轻,男人们好好拼一拼,谁知道未来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没有人可以决定你的人生,人生的主动权在你手中,你想过怎样的生活完全取决于自己。
「岛」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这是一个关于世界难题——麻风病攻克的故事。几百米宽的海域之隔,却是两个世界。斯皮纳龙格小岛作为麻风病人隔离区,就像个无人看守的监狱。岛上的人忍受着岛外人的厌恶,嫌弃,自己毁容变形的疼痛折磨,苟延残喘的活着。可是在一群雅典人来后,他们虽然还是被疾病折磨,却在受过文明教育的雅典人管理下,岛上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小岛比外面的村子毫不逊色,发电机,纯净水供应,商店,电影院,医院,理发馆,报社,民主选举……像个小国家一样自成一个体系。
这是一个人性善与恶对峙的故事。故事里的人无论做何选择,做何行为,总有骨子里最根本的信念指导,玛利亚从小到老的善良、安东尼斯在国家遭到侵略时的果敢反抗、佛提妮对朋友永远的支持与陪伴、克里提斯医生理智深沉的爱……
这是一个追溯,治疗爱无能的故事。索菲亚十八岁的打击,是她决定跟过去一刀两断,封闭过去,有一定程度的爱无能,阿丽克西斯因为与男友埃德相处到了迷茫期,决定去母亲的家乡寻找爱。也是一个寻根的故事,母亲终于和过去和解,女儿明白了如何爱。
这是一个让你分清楚什么是真爱的故事。马诺里是玛利亚的前未婚夫,帅气,情商高的公子哥儿,很会逗得女孩晕头转向,大多女孩容易被马诺里这样的表面派迷惑,玛利亚也不例外。克里提斯,不苟言笑,不懂浪漫的实干家医生。玛利亚被诊出麻风病后,马诺里谢天谢地没有感染到他,没有步入婚姻殿堂,重新找到激情对象(玛利亚的姐姐安娜),最终导致安娜因婚外情被丈夫误杀。克里提斯爱上了身患麻风病的玛利亚,理智又克制的爱,为她治好了病,为她能够照顾到寡居的父亲,放弃大医院工作,搬到离她近些的小医院,为她的正义和博爱,一起养育安娜的遗孤索菲亚,虽然索菲亚成年后的表现让他们伤心…………平淡又真切的爱应该就是这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岛」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