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2600字
读完《活着》,比起福贵为活下去所做的斗争,我感触更深的是福贵身边一连串至亲相继死去堆积起来的悲剧。对于95年以后出生的我,其实很难把亲人一个一个死去理解成现实中真正会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的一幕,虽然询问了很多长辈,他们告诉我那些时代就是这样残酷,小说描写的悲剧是的确存在的。但是我还是只能将它作为一个遥远而不可及的故事来读。直到我看到陈忠实先生的一句话: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我突然明白,除了个人悲剧,换个角度看,《活着》还描写了另外一种东西——命运与时代。命运是个人化的,时代是群体性的,所以两者对应之下又可以抽象出两个词——个人与民族。
福贵的故事是中华民族20世纪30—70年代的故事。
中华民族上世纪30—70年代的无数人经历的时代大事件透过福贵亲人的死去渐次体现。
福贵生于20世纪20年代,少年时是地主家庭的纨绔子弟,活着的全部就是吃喝嫖赌、声色犬马。一夜之间输尽家产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福贵仰仗的祖业家产全部赌入了龙二囊中,他由地主少爷变成贫穷破落户,突然之间一无所有让他惊恐、慌乱,龙二对他态度的转变让他认识到失去地主资本也就失去了身份、地位和别人的尊重,众人由对他唯唯诺诺、毕恭毕敬到不屑一顾、颐指气使的转变像一巴掌抽醒了他麻木的心灵,他后悔了,但为时已晚,父亲被气死,家珍也被丈人接了回去。一夜之间失去家产、权力、地位、两位至亲,福贵从天上的贵族重重跌落到粗糙的黄土地上,冲击之巨大、反转之强烈使他来不及回味这场命运游戏,就不得不带着悔恨自责扛起锄头肩负起养活一家人的责任。
就在富贵务力耕作,渐渐安定下来,家珍也带着有庆从娘家回到他身边的时候,他被国军抓了壮丁。当时正是国共内战后期,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战争是残酷的,他见证了青年士兵如何为抢一袋大米争得你死我活,亲历了千万受伤将士在风雪寒夜中被活活冻死,眼见着久经战场的老油子战友被暗枪杀掉倒在自己面前……本以为自己也要成为战场上的牺牲品,但命运之箭意想不到地来了180度的反转,富贵死里逃生,幸运地活了下来,并且在被解放军俘虏后顺利回了家。想想昔日和战友老全同在一个坑道避难、吃大饼、听将死之人寒风呜咽,而今老全倒在万人坑中成为堆叠凌乱的尸体中的一员,自己却有幸活着回到了家……命运如此眷顾他,福贵开始珍惜活着的时光和苦苦等他的家人,“我太想家了,一想到今生今世还能和我娘和家珍和我一双儿女团聚,我又是哭又是笑,疯疯癫癫地往南跑”,福贵的这种对活着、对与家人的情感领悟只有在经历大生大死、大彻大悲之后才会有。如果说从少爷到贫民的转变使他长大,那么这次从战场上死里逃生的经历就是他人生中掘到的第一笔藏。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福贵的生活恰与这谚语背道而驰,生活的苦难才刚刚开始。在回到家乡土地上的日子里,他经历了这个国家那段岁月里狂热激烈的一切——土地改革、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这是一个泛政治化时代,政治生活吞噬了个人与家庭的情感自由、信仰权利,违背人性中对轻松愉悦心理感受的追寻,这是一个“颠倒”的时代,“颠倒”的不仅是黑白是非,还有个人生活与政治生活的次序……一个个龙二、春生、队长这样的人被裹挟在时代里,命运身不由己,从有权力地位的高标位摔落到反社会主义的“政治囚犯”的位置,甚至搭上了性命……福贵在亲手送走一个个至亲的时候,也目睹了这一切。一幕幕生活戏剧的反转,向福贵招示着“命运无常”这一血淋淋的真理。他知道拥有权力地位、吃山珍海味并不比和他和亲人在家徒四壁的屋室中衣衫褴褛地吃着野菜窝窝更好,因为个人命运与时代政治完全有可能一夜之间把这些身外之物摧毁殆尽,而家人和家人间至浓至厚的感情却不会轻易消逝,反而会在共同挺过苦难的过程中磨炼得愈发坚毅。所以福贵珍惜活着的时光,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即便穷苦,活着的意志,是富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的东西。
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有庆、家珍、凤霞、二喜和苦根相继离去,福贵像是收尸人一样一个个埋葬了他们,如果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失去自己最珍视的东西的话,那么富贵已经历了五次这种失去亲人的撕心裂肺的痛苦。如果说在失去最后一位亲人——苦根之前,所有的痛楚他都要隐忍着,吞咽到肚里,那么苦根死后,他再没有与其他任何人有生命联结,身贫家苦,风烛残年,忍受着孑然一身的孤独的时候,为什么他依旧选择活着?而且和一头同样年迈的“老友”——叫“福贵”的老黄牛一起生活下去,共度人生最后时光,甚至过起精神上轻松愉悦的生活,在耕田时喊出“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的歌谣?余华在《活着》的自序中写道:“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本身就是福贵生命的意义。命运是如此怪诞,一口气、一滴水、抽一次血、吃一次豆子都有可能置人于死地,而一夜之间失去家产、经历惨烈的战争的福贵却依然活着,时代造成的命运变动与反转让人捉摸不透,当身边所有的亲人全都逝去,当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到福贵头上,当福贵一无所有却依然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读懂了这场“命运无常”的游戏——活下去,就这么活下去。
福贵坎坷的一生像一幅幅悲情画卷铺展在我面前,陈忠实先生的“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再次浮现在我脑海中,字字铿锵,福贵画卷的每一帧都仿佛是上世纪中华民族一个特定年代的秘史。30~70年代的政治生活、社会环境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时代悲剧浓缩到了福贵一人身上,这不是苦难的堆砌,拆解开来,一幕幕都是历史中我们民族千千万万人所亲身经受的故事。余华用福贵戏剧化的一生描述了民族的一段艰苦岁月,告诉我们:无论个人、家庭、民族、国家经历了怎样的苦难抑或不可思议的命运反转大戏,当似乎找寻不到存在于世的勇气时,继续活下去,挺下去,最好嘴角带着一丝笑意,因为活着本身、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我以前总认为没有追求,就失去活着的意义。但是最后福贵失去一切却依然选择和老牛一起平和地活着的时候,我才理解,生命,就只是一种存在而已。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失去。当所你有能失去的都失去之后,才会发现,什么才是你生命里最重要的。
生,是一种本能。无关环境,无关信仰,无关追求。
哪怕这个世界让你绝望,让你心灰意冷,依然要顽强地活着。
活着,并努力活得精彩、绚烂。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_2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