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_13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00字

看完了。但是从始至终,我都对斯朱兰恨不起来。虽然他做了许多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抛妻弃子、夺友人妻,听起来是个不负责任、狠心冷血、没有良心的混账东西,我一边生气、着急、为了为他牺牲付出的人扼腕叹息,但是我却怎么也对他恨不起来。

这个世上,大多数人甘愿循规蹈矩。但是轻而易举的快乐往往无法带来内心深处的满足。很多人心底渴望更加惊险的快乐,但是极少数人选择了涉足险滩。

斯朱兰便是一个。

他年近四十,青春不在。他有身份有地位有正经工作,有老婆有孩子有在别人看来无比幸福而平稳的生活,他完全可以轻松无忧地渡过安稳富足的余生。但是,他却无比坚决地放弃了这被别人所羡艳的一切,选择了儿时的一个心愿,选择了跟随自己的内心。

他内心似乎有某种剧烈的力量在挣扎,似乎有某种无比强大、无以抗拒的东西控制了他,让他无法自拔。

物质的需求对他来说几乎什么也不是。他可以吃不饱、穿不暖、可以没有女人,但是他不能不画画。他打零工、做苦工,挣到的钱全都用来买画纸、买油彩,他付出一切只为了画画。

尽管现实残酷,他仍以理想眼光把意大利视为侠盗驰骋古迹如诗的国度。他画的是一种理想,低级平庸陈旧的理想,但毕竟是理想,这让他的性格独具魅力。

在生命的最后,斯朱兰似乎终于把内心世界完全展露出来,他默默作画,心知时日不多,这是他一生中最后的机会。他肯定把自己对生命的一切理解、一切顿悟都表现在画中,终于借此获得了灵魂的安宁。附身的恶魔终于驱走,他痛苦的一生都是在为这幅画做准备,随着作品的完成,那饱受折磨的孤僻灵魂终于安歇。他愿意死,因为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

人往往不是自己渴望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但斯朱兰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

他是终生跋涉的朝圣者,永远思慕着圣地,那心魔对他毫不留情,他也宁愿付出一切去追寻。

经典书摘

我们像有轨电车在两点一线的轨道上循环,乘客数目都能估个八九不离十。

苦难激发人性善是假话,幸福有时会,但苦难大多让人狭隘和怨毒。

完事后你感觉异常纯净,仿佛变成无形的幽灵,摆脱了躯壳;仿佛能触摸美,似乎美是摸得着的东西;仿佛与微风、与绿叶绽放的树木、与波光潋滟的河流亲密交融。你感觉像上帝。

爱有一种柔弱感、一种保护欲、一种善待和取悦对方的冲动——如果算不上无私,怎么说也是隐藏得很好的自私,爱有某种怯意。

这世界残忍无情。不知我们为什么要来,死后去哪儿。我们要很谦卑,要懂得安宁的美。我们要毫不起眼地活着,不要惹命运注目。让我们追求淳朴蒙昧的人,他们的无知好过我们千知万知。让我们保持沉默,心满意足地待在自己的小角落,像他们那样谦卑温驯。这是人生智慧。

她的沉静是飓风摧残过的小岛上笼罩的死寂,她的愉快是绝望的惨笑。

在世间我们每人都是孤独的,各自关在青铜塔里,只能打手势与同类沟通,但各有各的打法,手势的含义模糊不定。我们可怜巴巴想把自己内心的珍贵想法传达给别人,对方却没有能力接受,我们只好孤独前行,肩并肩却不是同伴,既不能理解旁人,也不能为旁人理解。

灰蒙蒙的大海在凛冽的北风下白沫飞溅,他凝望着再也不能相见的法国海岸渐渐淡出视野,他的风度堪称豪迈,他的灵魂堪称无畏。

人往往不是自己渴望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_13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