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1100字
在晚上的讲座上听着Jack Johnson读三个月前看了一半《查令十字街84号》,惬意舒服,这样的老音乐配这本书再好不过了。
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是有理由的,并非书籍的内容有多惊艳,出于自己读书少眼界又狭隘的原因也没有办法把阅读的重点放在来往书信上对书籍和心得感受的描写,更多的,是羡慕这样的交往方式。
它实在展示了一种我心里最理想的交往方式,我们未曾谋面却彼此相知相伴,我能向你展示我的娇俏性情,你能调笑自己比发来的照片帅气多了;我在一座没有气质的城市渴望书籍,你拥有一间小店为我在伦敦寻来珍贵原本。丝毫不提爱的字眼,却让人羡慕不已。很理解原来倩姐那句“我是支持你们的 可你们做朋友多好啊”了。
好像能看到拮据的海莲随意地讲金黄的头发挽成一团,穿着姜黄色的v领T恤浅蓝色的微喇叭九分牛仔裤和简单的帆布鞋,抱着一个大大的牛皮纸袋里面满满地装着要寄给小书店的火腿、芝士和乱七八糟,穿越人群回到那个小小的阴暗的堆满书的小房间。
摘抄:
“如汉娜·阿伦特谈本雅明时说的,总是在最边缘最异质的人身上,才得到自身最清晰的印记。”
“一个无垠无边的智识世界,却是由一个个小洞窟构成的。我尤其喜欢查令十字街的一个个如此洞窟,一方面,这有可能正是人类亘古的记忆存留,是某种乡愁,像每一代小孩都有寻找洞窟打造洞窟置身洞窟的冲动,有某种安适安全之感,而读书,从阅读、思索到着迷,最根底处,本来就是宛如置身一己洞窟的孤独活动;另一方面,我总时时想到列维-施特劳斯的话,这些自成天地般洞窟的存在,提供我们逃避的机会,逃避什么样的压迫呢?逃避一种列维-施特劳斯指称的大众化现象,意即一种愈发一致的、无趣的、再没性格可言的普世性可怖压逼(正是社会永恒当下的呈现),而这些动人的洞窟,正像《爱丽丝漫游仙境》。此洞窟,一方面,这有可能正是人类亘古的记忆存留,是某种乡愁,像每一代小孩都有寻找洞窟打造洞窟置身洞窟的冲动,有某种安适安全之感,而读书,从阅读、思索到着迷,最根底处,本来就是宛如置身一己洞窟的孤独活动;另一方面,我总时时想到列维-施特劳斯的话,这些自成天地般洞窟的存在,提供我们逃避的机会,逃避什么样的压迫呢?逃避一种列维-施特劳斯指称的大众化现象,意即一种愈发一致的、无趣的、再没性格可言的普世性可怖压逼(正是社会永恒当下的呈现),而这些动人的洞窟,正像《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树洞,你穿过它,便掉落到一个完全异质、完全始料未及的世界里去。”
今天好幸福 可以读书好幸福 大概有两个月都没有这么舒服过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