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读后感900字
刚站起来一阵眩晕,慌乱抓住旁边的门梁站稳。短暂而难受的几十秒。总改不掉猛然蹲起的习惯。
读毛姆,起于奇葩说中那句,“我用尽所有力气,过着平凡的一生”。这句话太震撼,一下戳中我。因为这句话,我读了《月亮与六便士》。生活优渥的证券经纪人斯朱兰,孤独的灵魂怀着不为人知的幻想,并将其化为现实。其实许多人的面目都是这么模糊,他们生活在有机体之内,又跳不出体制的窠臼,慢慢也就泯然众人矣。而“当一个人固执到了极点,全世界都为他让路。”毛姆笔下的人物皆如此。
不同的是,斯朱兰很清晰,即便地下满是六便士,但他知道想要的月亮是什么形状。而本书的拉里是迷惘的,他困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还是只是可悲地任凭命运摆布?”于是他终其一生在探寻。用书中的话来说,“闲晃”。如果说《月亮与六便士》给我的感觉是震撼,《刀锋》则是无言的感染。“我并不怕犯错,搞不好会在其中一条冤枉路上,找到人生的目标。”
高中结束后,似乎一下丧失了目标。现在看着父母及身边的父母们,给在读高三的孩子陪读,午餐晚餐入教室供应,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受。高三的时候会有种坚定,觉得只要努力,全世界都在脚下。我当时如此,我妹妹现也如此。到了大学,一切开始不一样,生活不止是题海,开始多了些远方和苟且。我的内心迷惘而上进,可能是未成熟的想法,抑或刚萌芽的某种信仰,让我躁动不安,慌乱摸索未来的方向。但我找不到。或者说还没找到。
突然想起以前看一部电影里有句话,“所有的小孩都很特别,所以你惊讶于那么多平凡的大人是怎么来的。”世俗的价值体系,对太多的事情划定了对错。或许我们自知或不自知地,长大成为了平凡的人。但那股悸动始终存在,那股骚动无时无刻不在作祟,让我不安,让我不满足。我无意觉得物质要为精神让步。我还有太多没有经历,我也始终相信凡事都得去体验才能做出真切的评判。只是羡慕并钦佩毛姆老头笔下的勇气。
曾有段时间因为读太宰治,被“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所感染,消极不已。好在思想主旋律总是正确的,道阻且长。只愿不惧弦瑟干扰,狂妄之年能读懂心之所向。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刀锋》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