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孽子》读后感_900字

《孽子》读后感900字

—— 先生白先勇,孽子泣鬼魂
白先勇先生是我尊敬的长者。我尊敬他不是因为他是白崇禧的公子,不是因为他是旅美华侨中文学成就卓著的作家、学者和老师,也不是因为他大胆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特殊身份和爱情,而是因为他把这三者熔铸在他那黑暗而又光明、卑贱而又伟大、隐晦而又公开、肮脏而又干净的小说《孽子》之中,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美,从而超越了小说本身的题材,冲击着每一个读者的灵魂。
《孽子》震撼的美就像罗丹的雕像“老妇人”。法国著名书评家雨果·马尔桑赞誉这部小说是一出“将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剧”。它唤醒了我们的自我中那最原始的深邃之处,并以一种强烈的光照亮了我们心底的深渊。
书中的“孽子”是一些脆弱、不幸、不被理解和反叛的孩子,他们聚集在半明半暗的隐蔽处,沉溺于为钱而做的爱,屈服于为他们短暂命运设置信标的长者。他们在彼此宿命的运数中那种粗暴剧烈的温柔里相互取暖;他们堕落和违反常情,但却又感情丰富且乐于牺牲;他们是被排斥、没有出路的、与社会冲突的受害者,又是自己的英雄。他们创造了不同的神话;在这些神话中,嘲讽、妄想和狂热痛批虚伪社会的谎言。
白先勇先生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带着理解、默契和温柔的眼光来看男妓问题,他掌握的是基本性欲和以无希望的贫穷及无未来的爱情为其基础的两种骄傲违抗的悲剧美。他虽然描述人性被破坏、被蹂躏的一面,但并不划分刽子手和受害者、好人和坏人、拯救者和忏悔者之间的界线,而且也不挑起任何报复的欲望,使作品惊世骇俗,独上西楼。
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的台北,一个还处处残留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国民党退居台湾的痕迹的社会,让人物深深植根在时代的大背景下,真实、复杂和格外丰富。书中反复描写的台北新公园,不能不让人联想到纽约的中央公园、北京的东单公园和牡丹园。中国古老的传统道德依然幽灵般地盘踞在现代社会,同性人群今天依然是被边缘化的在生活中挣扎的“孽子”。只因为此,白先勇先生的这部旧作,在今天依然是类似题材中的巅峰之作,震撼心灵,震耳发聩!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孽子》读后感_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