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没有十年》读后感2000字
断断续续看完了,的确是一本鸡汤书。
可是生活这么颓,偶尔喝喝鸡汤也是不错。
有一些地方很有共鸣:
1.不要抱怨,抱怨其实是最轻松的,看起来你对现状不难想要改变,看起来你很励志,其实除了抱怨你并没有做出任何实际改变,只是自我消耗能量和虚度光阴而已。
现在想来,这些抱怨,除了带来自我消耗以外,我到底得到了什么呢?单词依然没有记住,听力课也依然是一知半解。
2.身边总有人说,女孩子不要活的太累了,在合适的年龄赶紧找个好老公就好啦。
可是,自己奋斗也好,找老公也好,从来没有一件事是不需要努力的,朋友和爱人都是互相吸引的,步调不一致如何共度一生。只有自己也足够有趣足够强大才能维护好彼此关系稳定健康,才能像catch ball一样,接住每一个点。
“可是,其实不强更累啊。”后来的很多个时刻,我都深深感受着这句话的力量。毕业季,大家都说找工作难,可是总有一些大神,手里握着一把邀请函,挑挑拣拣,羡煞旁人。我们却忘记了这些大神的大学是怎么过的,大神们有漂亮的成绩单,出色的社会活动表现,500强的实习经历。而他们在为这一切拼命努力的时候,我们在一旁看着,撇撇嘴说,女生不要太强了,你看她们多累。但是“最难就业季”这个词语对于大神们来说,是不存在的。而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好像每年都是最难就业季。跑了n场宣讲会,却连能去面试的机会都很难得到,从秋天到冬天再到春天,找了大半年工作,依然没有一个满意的邀请函,即使有了邀请函,我们又嫌起薪太低,上升空间有限。不强,是不是更累?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从这个节点开始,我们做着味同嚼蜡的工作,想说要不然还是随便混混吧,反正干多干少,工资都一样,要那么辛苦干吗?于是我们再一次选择了轻松模式,上班淘宝,下班收快递,就这么过了几年,居然觉得也还不错。然后,等到五年分水岭出来的时候。我们望着再次出国深造的费用,望着直线上升的房价,望着手头上鸡肋般的工作,无力感是不是难以阻挡?不强,是不是更累?
3.资本的滚雪球效应。
就像马太效应一样,积累的越多,杠杠翘起的资源就越多。持续努力,保持积累,机会降临的概率才越大。
机会也是一样。你所拥有的直接决定你能不能撬动更大的机会。
不要怪机会少,是我们拥有的少。
4.小时候总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就是比别人特别。长大后看的人多了,才发现自己当初是多么幼稚。会不自信,会自我怀疑,会给自己设限,会认为差不多就这样了,会相信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
诚然,大多数人都是一个普通人。在被生活搅得心力交瘁后,自然而然的看清自己的能力,开始收起棱角,变得沉稳,相信命运。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遇到困难后偏向选择较为轻松的活法,就像为什么在生活的苦和学习的苦中,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生活的苦,因为学习的苦是你主动选择的,而生活的苦是哪怕你躺在床上也会有的。
所以,无论什么年纪,无论什么境遇,相信自己就是最独特,努力的去挑战,不信邪,不认命,才显得尤为珍贵吧。
姑娘的心气儿在于,和年轻时候一样,认定自己就是最美最聪明的,有决心,肯吃苦,肯付出,肯放弃,愿意和时间等价交换,换自己应得的。自己理所当然要得到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看上去有些傲娇和不可理喻,但却是那么珍贵。
5.永远年轻,永远充满希望。一生可爱
一个女孩可以给自己最大的爱,就是相信自己还像二十岁那年一样,觉得未来依然闪着金光,相信自己想要的远方依然可以到达。对于未来生活的信心恰恰是在往后的很多年越来越容易放弃,越来越难以得到的,一个女人也就是这样越来越容易枯萎。
6.不争不抢并不一定高尚,可能是你胆怯和无能。去表达和表现自我,别人才更容易发现。
可是这个遵循达尔文进化论的世界,你只有打扮漂亮了,走出去,王子才能看到你。你只有真正地走入社会,刻苦拼命地工作,才能有你想要的生活。而那些寒冷的日子里,也没有救世主,只有小小的自己和大大的生活抗争。
7.被动的让生活扑面而来是不存在的,主动的去拥抱生活,保持好奇心保持渴望。
我开始懂得,那些内心持续不断快乐的源泉,在于,你永远愿意去尝试新的事情,是自己愿意去付出、去探索新的事情、新的行业,这需要持续不断地付出,而不是躺在平淡的生活里,试图让新的环境来刺激你。
8.最近有些事让我很有感触,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道理我都懂,可还是会想念。努力调整情绪调整计划,积累吧,努力完成共同的梦想。
“每一次物是人非,都是你宝贵的起点每一次物是人非,我都没有害怕。因为你只有兴高采烈地去迎接未来,未来才有可能比过去更好。”
9.
因为,你要学会自己发光。你要学着能跟着她们的光亮前行,然后,自己也能发光。
最后:毕业后的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成年后总是会听见梦碎的声音。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怯懦了,会怀疑选择的价值和坚持的意义,道理都很懂,却依旧过不好一生。给自己喝杯鸡汤,继续前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二十几岁,没有十年》读后感_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