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读后感1100字
我对政治类小说一向毫无兴趣,要不是大家口口相传,也不会看这本书。
首先,文笔很一般。最受不了的是,对话没有:“”。看着我这个累。正因为如此,书里的人物说话不像是自己在说,而像作者在讲述,所以感觉书里的人说话都一个腔调。还有,为什么几乎所有人的人名都是三个字!!!这不符合实际啊!连李达康保姆都有名有姓三个字,我还以为是个什么卧底……
其次,人物性格不突出。
侯亮平外号“猴子” ,但书里过于正面的形象更像是关公。陆亦可和张华华是书中少数正面女性形象,但她们俩是个什么性格?我想不出个词来,甚至因为没有侯亮平戏份多,连过于正面过于完美这个评价都得不到,仿佛只是个模模糊糊办案人员。高育良和吴慧芬已离婚的事实确实惊到我了,这个情节很重要,按照作者的本意,既揭露了高的道貌岸然,也暴露了吴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简单说,通过这个情节,高吴的形象应该更丰满了。但我读来只觉突兀,因为前面没有任何铺垫。黑白翻转得太干脆,反而没有两面性的精彩。赵东来前期精彩亮个相之后,后期就打酱油去了。陈岩石的儿子陈海遭遇车祸,卧床不起,他见了侯亮平竟然只知道举报?按理说这个老父亲见到儿子的同学,不变成祥林嫂也好歹念叨一句自己的儿子吧。赵瑞龙的白面书生形象和我们想象的纨绔子弟不同,本来这点我很喜欢,但作者就这点也完全没写出什么来,他杀不了侯亮平还用手做手枪姿势,让我也觉得很扯。
再次,有些情节很唐突。
蔡成功怕小命难保求侯亮平保护他的时候,竟然张口就说“猴子”,这是全书,最厌恶的一个情节。在一个人精神高度紧张的时刻,哪还有心情开玩笑。他可能都不会叫侯亮平为侯局长,直接说自己要说的话,毕竟时间宝贵,更不可能在这么重要的时刻还称呼眼前的救命稻草为猴子。蔡成功出了事,涉嫌贿赂,为什么不早点把尤会计列为重要证人?欧阳菁怎么说也是个银行行长,会因为陆亦可给他过个生日就全盘托出?
再再次,情节没太大新意。
高育良不干净我的确没想到。但祁同伟,写得太明了反而没有任何悬念。他和侯亮平之间的那次大排档谈心也看不出来有什么青梅煮酒的深意来(我一度猜测是季昌明泄密导致丁义珍出逃[捂脸])。
再再再次,结局是我们的意淫。
大风刮过曾经说过:“酒到一半是喝酒最痛快的时候,要醉还没醉,兴致在酒也在,这一杯喝完了还有许多杯备着。要说故事也该断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地方。”
看到侯亮平有意求和,同意调回北京了,此时已经接近尾声,我以为这个就是结局了。心里反而钦佩起这个作者。现实生活就是这样的。落马的永远都是小人物。什么?你说落马的也有大人物?那必定是他上面还有更大的人物。结果看到后面,侯亮平还是得偿所愿,关公形象也越发坐实了,略失望。
最后,我打三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