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人生的枷锁(全集)」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人生的枷锁(全集)

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人生的枷锁》是英国作家毛姆被公认的杰作,也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本书问世至今,曾三次被搬上大荧幕,并入选了“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书中的主人公菲利普从小就过着不幸的生活。他父母双亡,先天跛足,童年时代也在既陌生又压抑的环境中度过。当他步入社会,又经受了理想破灭之苦和爱情的伤痛。备受煎熬的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在更加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坚决前行。在历经各种磨难之后,菲利普终于摆脱了之前禁锢自己思想和精神的种种枷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人生的枷锁(全集)」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如果一个人不去寻找人生的意义,那么他的人生将堕入深渊。

毛姆笔下尽是人生百态。或许他笔下的某个人物就如此真实的存在于这茫茫的人海,或许是你,或许是我。

菲利普从浑浑噩噩的度日到最终的大梦初醒,在生活的洪流中一步一步摆脱桎梏他的枷锁,他起初对米尔德里德的疯狂原本就不是爱情,那是一种自尊心上的受损,一种自我挑战的失败。在菲利普看来米尔德丽德并不漂亮,显然她是应该要接受自己的爱的,但是现实却不是如他所想,米尔德丽德并不把他放在心上。爱而不得的,总是觉得是最好的,于是菲利普就在这种自我的挑战中习惯了去对米尔德丽德好。当一个人偏狭的对你好的时候,自然也希望你同样对他好。得不到,所以不甘心。偏狭的以为是爱情。而米尔德丽德她并不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意义,她没有独立的思想,她一心想的只是依附于一个长的帅气,而有钱的男人,显然她高估了自己。她对菲利普说了两次,她不喜欢长的好看的男人,这是一种谎言,她先后爱上的那两个男人,不都是长相颇好的?她从没想过要独立,她起初工作也仅仅是因为受不了姑妈,她同意和菲利普去吃饭,去散步,吻她,却不让他送她回家,这只是说明,她只想享受菲利普的追求以及物质,而不想和他这个人有任何瓜葛。菲利普知道,但是他固执的不愿相信,或者说他相信了,但他总还想试试去感动这个女人。

米尔德丽德是个彻头彻尾的物质主义者,不愿投身到生活的洪流中去,她自私,无情甚至可悲可耻。当看到菲利普拒绝她的主动时,她还没有自我反省,反而认为菲利普有问题,这是可悲的。

而最后菲利普能遇到丽萨,算是他在不停的自我找寻中的一种幸运,那才是真正的爱情。尽管刚开始他自认为那不是爱情,而是种生理上引起的情感,但时光总能用它的方式来检验,好多事总要经过时间才看的清楚。

也许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此,在时间无涯的荒海中,一步一步卸掉自我戴上的枷锁,遇到那个真正的自己。

「人生的枷锁(全集)」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1.关于宗教信仰的认识十分赞同,任何宗教信仰都不是为了让你在绝望时通过祷告或哀求去改变悲惨的现状。你得不到回应的。想想清楚吧,是自己有手术机会时去接受去治疗改善病情,让你获得改善;是你面对贫困潦倒时的隐忍与坚持让你走出困境。如果你什么都不忍,当靠脱光衣服祷告,上帝或真主并无法响应。2.对于人生与爱情抑或自尊心,这纯粹个人自由。毛姆为初恋或前任亳无保留地奉献过,虽然狗血,但毕竟人活一生,真正地爱过,体验过去爱,无可厚非,当然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对于友情,我很喜欢他宁愿自己挨苦,也不轻易寻求帮助的做法,这就是自尊,也许是有认知之明,认识到在世界上不能高估自己的重要性,也许是不自信,自悲,然而我认为总比不断期待,然后绝望要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谁有义务去帮助你,自助后才会有人助,倘若习惯伸手就有人帮助,当磁壁时就会像德里米尔徳一样恩将仇报,丧心病狂。往往能帮助自己的就只有一条路,就是知道自己下一步要什么,明确要干什么。以便在现实改变计划时,拥有选择的主动权。后来他想要与建立与萨丽一个完整的家,不就是因为有能力去环游世界了而放弃才变得美好吗?想想他是不得不,只有与萨丽成家一条路时,文章不会让你觉得结局有美好或意义的,他只会让你觉得无尽的悲伤与无可奈何。3.关于人生的意义,遵从内心的选择就是意义,虽然看着年少无知的他改环境,换行业很恼怒他三分钟热度,但也不可否认,他经历生活过的环境对他人生的影响,如若不去过巴黎学画,在贫困时他便无法做时装设计。如果不曾学医,他不会得到医生合伙办诊所的提议。不止巴黎,哪都是一场流动的盛宴,一切人生经历都将伴随你的一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如果没有经历过徳里米尔徳这段感情,他也许不会珍惜眼前的温和体贴的萨丽。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生的枷锁(全集)」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