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读后感1100字
2008至2017,这十年间我在银行工作,先后从事个贷和电子银行业务,巧合的是,我所从事的这两个专业在这十年间都经受了较大的冲击,也是我有幸亲身经历了国家经济发展大势中一部分改变与进步,可以让我以银行人的视角和身份看着激荡和鱼水。在2017年离开银行之后,下一个十年我将以其他视角来看国家的发展变化。
个人住房贷款规模扩大和紧缩,与房地产周期紧密相关,繁荣与艰难,调控政策的改变与市场的疯狂,眼看着房地产企业的欣喜与黯然,眼看着借款人的焦灼与无奈,一房难求,一贷难求,虚假借贷,客户争夺……凡此种种,在银行人眼里这就是房地产行业的兴衰荣辱。
对银行信贷业务的另一个冲击是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的p2p,野蛮竞争的发展方式也给银行信贷业务尤其是个贷业务一定的冲击,虽然优质客户很少会转投这类公司的怀抱,但对银行的业务创新和制度创新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消息服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商务。银行一样跟随者科技进步的脚步,在自己的概念里推广自己的产品,好不容易从不接受到接受,以为会是持续的繁荣景象。然而,这世界最不缺的就是变化,第三方支付横空出世,移动互联的蓬勃发展使得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市场份额迅速下降,柜面业务,自动柜员机交易量也一并大幅下降,客户理柜化趋势势不可挡。即便改称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科技,银行的业务推广依然难以撼动科技公司前进的步伐,以BAT为首的科技公司演而优则仕,将策略聚焦在互联网银行上,没有网点只有科技,银行交易流量继续下跌,恐慌,无奈,业务越来越不好做了,是银行人员的普遍状态。尽管央行指出支付结算其他机构不能染指,但是依然无法终止无现金支付的脚步……或许,这也是一种宿命吧。随之而来的,是作为银行命脉的存款搬家,银行的资金成本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加之风险管理能力的要求,银行虽然也在努力提高理财等产品的收益率,但是互联网理财自然如火如荼的兴起,一如支付便捷性一样,快准稳的策略抓住了长尾客户,从代理缴费到理财基金。曾经以金字招牌著称的银行在互联网企业的挤压下真正感觉到竞争的残酷。
这十年,对我个人而言也是意义非凡,不仅是因为自己成为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完成心灵与身体的双重蜕变。家庭经营的小生意,也在十年里得以快速发展,可以说从一穷二白创业到小有成就,是十年来政策红利给予的,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受益人。然而,这并不能证明这就是成功的人生,作为一个悲观人士,我想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活下去,活得更长一点。希望我们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在制度层面,环境层面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空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