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白说》读后感_1300字

《白说》读后感1300字

幸福是可以专注于做一件事,心无旁骛。专注于白岩松老师的《白说》,就是一种幸福。本人其实是个不会阅读的人,读完基本都会忘了,就类似岩松老师说的更享受阅读过程的那种人,我喜欢慢慢去品味欣赏另一个人的故事、阅历和价值观念。

《白说》是岩松老师对多年来所作的演讲加以回忆编写的合集以及对此回过头来的看法。岩松老师谈幸福,谈情商,谈《道德经》,谈工作,谈音乐,谈公益与志愿,谈医生、医患,谈人际沟通,谈国家与社会发展。我无法用很好的词语去形容岩松老师的人生阅历是如何的丰富,但岩松老师从事新闻主持类工作接近30年,所看、所想、所经历、所沉淀下来的绝不止30年。正如“有的人活1年,活了别人的30年”,这句话用在岩松老师自己身上再合适不过。岩松老师谦虚地说“我们所坚持的工作偶尔是为了让社会变得更好,大多数时候是为了让社会不变得更糟”,或许老师的小部分观点是具有时代性与时效性,但大多数观点我认为是长期有效的,老师所传播给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工作理念、所给出的各种具有建设性的建议都极具正能量,老师的博学、睿智、深邃的思想,尤其是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都让渺小的我深深膜拜折服!

“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正是我们习大大倡导的“不忘初心”,有时候只顾急匆匆盲目的前进、摸爬滚打,不妨停一停、想一想。

“当我们以简单二元对立来评判事物时,内心里的秩序常常会失衡”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我们的思考、思维方式很多时候会不会过于简单粗暴?

“大的活动志愿者云集,一呼百应,小的活动志愿者却寥寥无几;远方的志愿服务我们立即出发,身边的志愿服务却往往被忽略不计”这个时代的我们很多都急功近利,获得感、满足感、荣誉感的需求超前强烈,很多时候追求结果远大于追求过程,我们常常渴望并默认通过最快速最直观的方式达到我们内心想要的某种效果或结果,无论是对于公益志愿,还是对于很多诸如事业、工作、旅行、读书、知识、权力、财富等。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想要改变,必须行动”这尤其是女生,一直不敢去尝试,24岁时,在想“才毕业没多久,要在这方面多攒经验”,26岁时,“这种状态也还可以接受”,28岁时,“都二十八了,适婚适育的尴尬年龄,这不行那不行”,恐慌和彷徨羁绊。

“三十岁之前要玩命地尝试和折腾,哪怕不考虑物质回报,经历很重要,因为你不知道你的优势是什么”身边一位同学很好地实践诠释了这一点,他对自己在不同阶段想要的、想学的、要成为怎样的人都很明确,有着清晰的职业规划,并且会为之积极主动并尽力去争取,不断去实践、去尝试、去挑战、去反思总结、去提升自我。有的人改变是因为环境迫使,而这位同学是主动把握在自己手上。想要的得到得越多越自信,然后更加努力,能力越强,一个良好的循环。言谈之间,满满的自信和正能量,折服!

……

岩松老师满满的沉淀,让我联想到了一个词,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难以复制)。深度工作产生的效果不可言喻。小的,专注于品一杯茶、读一本书、赏一片景、听一首音乐、干一项工作;大的,专注于某个方向、某个初衷、某种干劲、某项事业、某种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白说》读后感_13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