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读后感800字
包法利夫人是我见过最唯心的人。她在少女时期梦想着浪漫的爱情,结婚是为了成全对爱情的幻想和对婚姻生活的好奇,婚后对丈夫不满,两度偷情后又陷入空虚,她到最后还是觉得自己不幸福,她从来都没有幸福过。后来她因为借了高利贷无法偿还而绝望自杀。人生每一个阶段的滋味她都没有认真品味,新鲜感过后又追求刺激,欲望永远都得不到满足,或许她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吧,多可悲!
这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她会弹琴,爱音乐,爱看书,喜爱诗词歌赋,但是她的丈夫却对此一窍不通,夫妻之间没有共同话题难免会疏远。如果包法利夫人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因为她可以选择结束这段婚姻关系。再者,在那个时代庸俗单调的妇女生活,虚假的资产阶级和伪善的有产者,都在逼使包法利夫人一步步堕落。
但是,“或许”也只是“或许”,我始终相信“性格决定命运”。在我看来,“文艺”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可“她爱教堂是因为教堂里面的花,她爱音乐是因为那些抒情歌曲的歌词,她爱文学是因为文学有带有激情的刺激。” 她只顾着仰望高挂在天空的月亮而忘了脚下闪闪发光的六便士,她不知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幸福感的组成部分啊!
她是寂寞空虚的,无尽地空虚。所谓“自律的人才自由”,她那样处处随心,看似自由,可灵魂还是被紧紧地关在牢笼里。 “她觉得世界上有某些地方应该产生幸福,就像某种特别适合某地土壤生长的植物,换到别的地方便很难长好”,我想到三毛说过的一句话:“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她感受不到生活中真真切切的美好和快乐,不管怎么换环境都不快乐啊!因为她不知足,只一味沉浸在自己的无休止的幻想中。好好生活不是很好吗?毕竟“一阵突然扑到面庞的风,青翠绿叶上跳动的明亮阳光,一杯午后咖啡烘焙清香,都会让人心神荡漾。”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