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宁娜(下)》读后感800字
名著的“名”在于它的构思巧妙,情节曲折,故事性强;更在于作者丰富的阅历,对人物性格的洞察和把握,那么多角色掺杂,一个个场景的变换,居然都没有给人突兀不自然的感觉。特别对场景的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让人琢磨,引人深思。每当回想里面的某个章节,人物的形象就会历历在目,所以推举学生要看就应该看这类世界级的名著,因为只有真正的名著才能让学生文学素养得到陶冶,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进入读书的状态。因为名著对读者的吸引不单单是跌宕起伏的情节更在于语言的创造性。安娜,一个在现代社会恐怕也会引起人们唾弃的角色,因为她抛弃家庭,抛弃依赖于她的儿子而追求自己所谓的爱情。而当她意识到自己除爱情外已一无所有的时候,把精力花在狠命抓住情人时,更是把所有空闲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和做善事中。然而还是不能拯救她,因为她依赖爱情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因此只有以死来惩罚自己的情人。这样的安排虽然很残忍,但有意无意中透露出触犯道德底线就会遭受惩罚的最终结果。最后她死于他们第一次见面的火车站,当她躺下时就后悔了,可命运不会再眷顾她,她的都被什么撞到了,她的生命到此戛然而止。作者不再赘述她的死所引发的任何事情,只在后面的叙述中一笔带到情人为他的死所引起的疾病颓废。这样的安排非常出人意料,肯定是谁也猜想不到。爱上这本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作者在陈述故事的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不管是上流社会的政客还是拥有大片土地的地主还是一般的老百姓;也不管是男人女人都能让读者读到他们学习的一面,关心政治,讨论政治的一面,所以不管作者对这本书中人物以及当时的社会怎样定位,都让我们现在的读者也佩服当时的俄国是个多好的国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安娜·卡列宁娜(下)》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