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李叔同说佛》读后感_800字

《李叔同说佛》读后感800字

这本书我甚是喜欢。在每个打动我的篇章中,我都画上了线。写下了当时的感想。特别喜欢作者用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讲解晦涩难懂的佛学。

书的结尾写了四个人物:丰子恺,刘质平,李芳远,黄永玉。

丰子恺

我就记得书中的两个小故事:

和主任打架,差点被开除还有教唆8岁小童偷弘一法师的诗稿去出版,得稿费18700元。被弘一法师写信骂的狗血淋头。吓得丰子恺不敢上门。

刘质平

我还特意去百度了一下这句话“先器识而后文艺”: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在李叔同观念里:人格比天赋更重要,一个缺乏虔敬之心又怕吃苦的人,即使天赋再好也不过庸人一个,是不值得培养的。

而刘质平用一生的时间去证明弘一法师的这句话。

李芳远

一位15岁的少年劝告弘一法师闭门谢客,潜心修行

黄永玉

一个在弘一法师面前开口闭口自称“老子”的少年。弘一法师却在弥留之际答应送于他一副字:“不为众生求安乐,但愿世人得离苦。一音”。

一个满口脏话的小混混,弘一法师却平等平和的接纳他。说明法师心中慈悲,看透了世间色相,心无挂碍。

我看到这个故事第一印象是,这个少年真是没有礼貌,竟然这样和弘一法师说话(有分别心了)。在听他叫弘一法师老家伙时,我在想如果这样叫我,我肯定要生气啊(有嗔念,受辱感觉)。

文中写道:

什么礼法、尊卑、身份、地位,在法师眼中,淡得如西湖的烟雨,他在乎的,只是少年莽撞背后的质朴,粗鲁之下的单纯。也许,法师会觉得,懂得欣赏花的美的,就是个有赤子之心的好孩子。所以他对他是那么和善慈悲,郑重地约定要给他写一幅字。

就想起自家孩子。平时老是要求他做这个,做那个。不做或者顶嘴就生气。心想这么小就敢顶我嘴了,长大还得了。可能在我心理,想的就是:礼法、尊卑、身份、地位。可是,在小孩子的心理不高兴就是不高兴,他不会隐忍自己的情绪,他们的心地是那么的善良单纯。我应该学会这个“淡”字。。。。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李叔同说佛》读后感_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