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我的生活》读后感_1600字

《我的生活》读后感1600字

这本书是读完冯玉祥骂蒋介石的《我所认识的蒋介石》后发现的,拿起来便放不下,文章朗朗上口,朴实无华,既不像文人过多注重文辞修饰,也不像一般传记过多赘述而言之无物,冯将军将自己半生戎马生涯所见所闻一一剖析和回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试图还原发生在民国的那段历史,历史本身是无法客观的,所见所闻便是主观的,只不过每个人主观的程度不同而已,尤其是读到的文章多是作者主观的评述,先不说篡改,因为历史的断代和文化的断层,想要真正了解历史真相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历史毕竟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失败者的历史怎么好全面解读。所以,能够读到历史亲历者的自传,你就会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从民国初创开始,迷茫的中国便陷入了一个军阀割据,靠穷兵黩武抢占地盘的时期,你方唱罢我登场,一言不合便开打,各方新旧势力纷纷在这个乱世抢占一席之地。从分裂走向统一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自我蜕变和社会修复的过程,理想与信念的重建,人民对政府和军队信任的重建,政治和经济体系的重建,现代社会与封建社会的碰撞和交融,社会运行规则的重新树立,乃至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信仰什么,都是那个动荡的年代每天都在上演的。外部势力如日本和德国等帝国主义已经渗透进入中国开始利益的瓜分,并支持了不同的派系左右中国的时局,如日本支持的奉系张作霖在东三省就是一个逐步演变控制与被控制的过程,直到后来的侵华战争的发起。一部分起源就是在军阀混战时期为了这种利益交换以丧失国土尊严,换个角度说日本、苏联、美国的利益角逐也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变化,一如现在的中东地区和亚太地区,历史无时无刻不再重复。而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在召集国民党各方力量在非常困难时期形成统一力量并在蒋介石的带领下在各大军阀势力妥协下而最终夺取国内政权也是走了一条异常艰难的道路。显然这种利益结合是不牢靠的,利益分配也是随时会变动的,而这也为后来国民党的失败埋下伏笔,军阀割据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存在而已。而另外一个角度,历史就是各种机缘巧合和必然组成,日本正是利用国民党内部军阀派系割据和分裂,外部围剿共产党的两难境地发起侵华战争,抗日战争虽然使得国民党各部团结一致对外,但是老蒋趁机排除异己、保持嫡系部队的做法给自己埋下了败笔,也使得共产党保留了军事实力并在抗日战争中得以发展壮大。
而在这历史大潮的裹挟之下,一生倒戈八次的冯将军,从晚清入伍,辛亥革命后从滦州起义,发动北京政变倒戈曹锟,后又联合奉系张作霖逼退吴佩孚,后受到排挤,远赴苏联,后组建国民革命军,加入国民党,参加北伐战争,后在中原大战中与阎锡山联合反蒋,后与蒋介石联合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被排挤下野,后又公开反对蒋介石。
历史有多个维度,一种是从事件和年代出发,从宏观上的变化来去看历史的变化,角度是俯瞰的是从上往下,会忽略了人在历史中的变化和经历,另外一种,这种自传的形式则通过描述发生在那个历史过程中变化中的人和事,更真切的感受那个年代人们日常生活和经历,这些最真切的才是有温度的。文章大量笔墨记录了冯将军军旅生涯中通过一次次战争和行军不断总结和创新,形成了独创治军的各种办法,如注重日常练兵,尤其是恶劣天气下的练兵,对军人尤其是伤残军人的关怀和指导,将日常作战口令编成歌曲,以及对驻地执行的严格纪律,注重对官兵的日常思想教育,冯将军还是基督教徒,携带可拆卸的教堂,利用基督教来带兵,而这些所作所为与当时的环境看起来格格不入,但正是因为秉持一贯的原则,才使得获得了民众极大的拥护和众多的信徒与追随者,而这也是冯将军从一个士兵成长为一方统帅的经历。
作为传记,叙述所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必不可能完全客观,但将过去发生的事情一一记录,足以见之坦荡,娓娓道来的文章无华丽辞藻看似平淡无奇,但却是极具功力,这便是独有的智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的生活》读后感_16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