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读后感 心得体会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

作者:平势隆郎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殷周 春秋战国”一卷。全书正文共十章,另有前言和附录两个部分。前言重点讲了本书新视角:“文化地域所拥有的历史特性”。正文十章:第一章讲“本书所涉及的时代”,强调了史料的价值问题及用法。第二至五章,是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其中第三、四章写法比较特别,作者的意图是利用各国成书于战国的史籍,考察各国在战国时代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带着主观性,追溯其在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渊源的内容。第六章讲“春秋的史实”。第七至九章,讲战国的历史文化。第十章,是对全书的总结。作者注意引导读者分辨史籍中的“事实”,重视新资料的运用,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平势先生及其他日本学者的一些历史观点。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读后感 心得体会

读完第一感觉太震撼!与我们的常识和认知太具有颠覆性!如:1、周公与召公的“共和执政”可能是汉代的后世解读。2、《吕氏春秋》、《左传》、《竹书纪年》、《穀梁传》、《春秋》及《公羊传》等分别是秦国、韩国、魏国、中山国、齐国的正统性主张。而《春秋》与孔子,《左传》与左丘明毫无关系。3、借用松丸道雄的“田猎说”来证明殷商在当时只是一个很小甚至不超过半径二十公里的国家。4、文字、铁器的传播对中华文明的融合和发展的重大影响。5、姜子牙与周合作,联手灭商。6、东西周的分裂导致了西周的灭亡。7、借用王充等人的观点对孔子及诸子百家重新进行了定义。8、年表与我们在国内常见的差别很大。诸如此类的颠覆性观点书中还有很多。其实,作者的大部分观点还是有理有据的,对读者很有启发。让人佩服日本学者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关于以上解读,个人认为:1、共和干政我认为是很有可能的。其实除了汉代的《史记》,先秦书籍诸如《竹书纪年》等均明确指出实为“共和干政”。2、部分作品没仔细读过,不敢肯定,但作者的分析尤其是《左传》的分析,让人难以反驳。3、认同作者看法,当时的中国大地上,有无数文明的存在,但因没有文字,没有流传下来。4、认同在周朝早中期,一定存在科技和文化的突破,才能形成后来百家争鸣的时代。但是否是铁器和文字引发的,还需更确切的研究成果。5、殷商亡于左右夹击的可能性极大,但作者所举的证据仍不充分,猜想成分较多。6、西周的灭亡是否和分裂有关还需确认,但”烽火戏诸侯“与《韩非子》中的”击鼓戏民“太像了,后人伪造的可能性极大。7、不大认同王充或者作者的看法。因为诸子各家中相互攻击的内容太多,不可能“分栖共存”。但诸子各家分别代表某个国家的某个时期的指导思想,是有一定道理的。8、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考证。真心希望国内的相关学者能够看看这部作品,用更专业的证据来回应,或者更详细地解读那段历史。总得来说,这部作品写的大胆却不失严谨,专业而不枯燥,让人大开眼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读后感 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